中新網甘肅 2022-04-01 20:13
近年來,隴南市文縣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點項目來抓,立足縣內區域實際情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全力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文縣碧口鎮依托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地資源,大力發展茶葉產業的同時,因地制宜,在不適宜栽種茶葉的響浪村、豆家壩村等村社優化產業結構,將黑木耳產業發展作為重點項目來抓,探索出多元化產業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
響浪村、豆家壩村積極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黑木耳產業發展運作模式,兩村共流轉土地51畝,購置或擺放菌袋31.2萬個,同時,迅速行動,積極開展基地起壟,鋪設地膜,架設引水管管道,建設蓄水池,架設噴灌等設施建設。鼓勵村黨員干部示范先行、帶頭承租、引領發展,引進木耳栽培專業技術人員,做好木耳菌棒生產、栽培管理全過程技術服務,為木耳種植保駕護航,既發展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又實現了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我們把黑木耳作為村集體產業發展的方向,木耳種植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土地流轉為群眾帶來租金收益,優先為困難群眾提供務工機會,讓小木耳成為鄉村振興大產業,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愿望。”碧口鎮人大主席趙輝介紹說。
近年來,文縣橋頭鎮、堡子壩鎮、石雞壩鎮等鄉鎮在發展花椒產業的基礎上,在適宜種植的高半山地帶發展紋黨參產業,把紋黨參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優勢產業,通過“農戶+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保證了產銷通道的暢通。目前,全縣范圍內橋頭鎮、中寨鎮、堡子壩鎮、石雞壩鎮等鄉鎮進行紋黨參種植的農戶有3.175萬戶11.6萬人,種植面積已達10.9萬畝,產量近6600噸,產值2.6億元,其中,紋黨參重點村中藥材收入占藥農總收入的50%以上。
除此之外,文縣在碧口、范壩、中廟等鄉鎮,以茶葉低產茶園改造、幼齡茶園管理為重點,管理茶園3萬畝,改造低產茶園0.8萬畝,不斷提高春茶的產量和效益,提升了夏秋茶的利用率;在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種植上,積極打造丹堡鎮呂家坪等高半山馬鈴薯示范點,實施馬鈴薯一級種薯擴繁394畝,脫毒種薯覆蓋率達100%,種植面積基本穩定;積極引導群眾在堡子壩、城關等鄉鎮發展養蜂產業,全縣已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11家,發展養蜂農戶2507戶,養殖蜜蜂6.6萬箱,蜂蜜年產量達到890噸,總產值預計可達7000多萬元。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經濟強。多元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筑牢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更高目標任務,文縣配置產業“金鑰匙”,探索發展“好路子”,正揚鞭策馬,奮力前行,一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和生態綠色崛起的藍圖畫卷在徐徐開啟。
科技點化 “救命土豆”變“致富金豆”
巧用“茶科技”,小茶苗成就大產業
龍游縣農業農村局“四舉措”促產業高質量發展
做好水產業防止耕地“非糧化” 四川省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
賓川:高標準農田唱響致富曲
確保年度全國脫貧人口就業規模高于3000萬人——讓脫貧群眾穩定就...
油菜花里望豐稔——我國部分油菜主產區擴大種植促進增收觀察
河南省周口市:特色產業打響惠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