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新聞 2022-04-28 15:04
中新網貴州新聞4月26日電 (記者 張偉 楊茜)正在進行的中國共產黨貴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鄉村振興成為與會代表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
貴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傅傳耀會上說,鄉村振興要體現思維的連貫性,傳統文化、自然風貌、現代元素都不能少,沒有傳統文化就沒有靈魂,不能大拆大建,要搞好規劃論證,切記隨心所欲、千村一面、一哄而上。
“鄉村振興既要促進農民轉移進城,又要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既要鼓勵工商資本下鄉,又要防止資本排擠小農戶;既要吸引市民下鄉居住生活,又要防止大規模圈占農村土地蓋別墅大院。”貴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六盤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水城區委書記陳石告訴記者,鄉村發展的生命力是產業、競爭力在特色。依托資源稟賦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才更有吸引力,讓更多的村民穩定下來。
陳石表示,水城區將聚焦貴州省委“扎實做好鄉村振興大文章”的部署,立足“中國涼都·康養水城”發展定位,瞄準“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按照“認識透不透、謀劃準不準、理念對不對、群眾贊不贊”的標準,以“五型村居”建設為抓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闖出一條具有水城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據了解,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水城區在全面梳理和提煉小城鎮、自然村莊、民族村寨的特色和優勢后,將30個鄉(鎮、街道)179個村(社區)分為鄉村振興引領示范村45個、重點推進村81個、夯實基礎村53個,并謀劃把45個鄉村振興引領示范村分類為產業型、工礦型、文旅型、生態型、康養型“五型村居”進行打造,讓鄉村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以“產業型”村居中的水城區發耳鎮新聯村為例,新聯村以包包寨組為點,在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后,投入200萬元,建成農耕步道4000米、太陽能路燈242盞、噴灌引水管道5000米等一批產業配套設施,采取“激活一點、引爆一片”的方式,全面扮靚村莊“顏值”,有效提升了該村的農業現代化水平。
據悉,清明假期,發耳鎮櫻桃采摘迎來高峰,日均車流量在3000輛以上。自3月下旬櫻桃陸續成熟上市以來,新聯村銷售額已突破800萬元,預計今年的產值在1400萬元左右,“產業型”村居的底色越來越靚。
作為發耳鎮推進“產業型”村居建設的“施工班長”,鎮長葉維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闖勁十足,“新聯村產業發展基礎扎實、群眾積極性高,我們將從主體培育、企業引進、品牌打造、運輸保暢、市場拓展等方面抓具體化落實,奮力推進農業大發展,把脫貧成果鞏固好,讓群眾富起來、鄉村美起來。”
【盤法·當好排頭兵】彭飛:守護綠水青山 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畢節:光山披綠裝,林下闖新路
保險業服務鄉村振興持續發力
順應消費新需求,推動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文旅融合 賦能鄉村振
筑牢鄉村振興“壓艙石”,跑出禮縣建設“加速度”
白蕉海鱸:鄉村振興的“希望魚”
培育全產業鏈推動陜西省家禽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山苗寨巨變 接續讓老區蹚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