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08-02 08:39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楊丹丹? ??
齊汪林現任安徽省桐城市唐灣鎮農技推廣站大塘村駐村工作隊副隊長,他26年如一日,扎根深山,致力于群眾致富,奉獻青春,無怨無悔,先后被評為先進個人、優秀農技員、農民滿意農技員,并獲桐城市首屆先進工作者、安徽省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先進個人等榮譽。
立足本業,傳播農技
26年前,齊汪林從農校畢業,毅然選擇了別人不愿去的山區唐灣,并在這里深深扎下了根。在唐灣工作期間,他翻山越嶺,汗水灑遍了山場、林地和河沖。通過走訪調研,齊汪林發現,唐灣生態環境優越,可以利用綠色資源,打造特色農業,發展壯大茶產業,探索有機農作物種植,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為做好“茶文章”,齊汪林起早摸晚,披荊斬棘,在高山叢林中攀爬,引種、試驗、推廣優質小花茶,組織茶葉種植大戶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扶持引導霧聚嶺、白云尖等合作社創建生態茶園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多次組織本地茶企參加茶博會,推介本土茶葉,唐灣產小花茶逐漸走出大山。
在發展茶產業的同時,齊汪林著力發展優質稻種植。為提高稻田單產,齊汪林引進優良品種,推廣良種良法配套。他的愛人唐翠萍,在他的影響下,注冊成立了翠萍家庭農場,流轉梯田,采用傳統耕作模式和病蟲害生態防治技術,種植高品質有機稻,生產“山親”牌高品質有機米,通過電商銷售,帶領山區群眾共同富裕。
目前,翠萍農場有機稻種植如燎原之火,由長嶺傳播至蔣潭、銅鑼,僅蔣潭村有機稻種植面積就達100多畝,帶動村民增收20多萬元。
甘于奉獻,助力發展
2018年4月,齊汪林被選派到蔣潭村任扶貧工作隊副隊長,當時他的孩子剛滿4個月。一頭是工作,一頭是家庭,這位當時有著19年黨齡的中共黨員,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任職期間,齊汪林騎著電瓶車,對蔣潭村26個村民組全面走訪,將全村所有農戶的住房、人口、家庭情況摸得清清楚楚,閉著眼睛他都能背出來。
駐蔣潭村兩年多來,他與村“兩委”一道,在脫貧攻堅“十大工程”上持續發力,在霧聚嶺茶葉、有機稻和中藥材等綠色產業種植上下功夫,在中共桐懷潛“一大”會議舊址等紅色旅游基地打造上下功夫,2019年,蔣潭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實現了村出列,蔣潭村獲得安徽省產業扶貧十大示范村。
駐村扶貧結束并不是終點,而是鄉村振興的起點。2021年6月,齊汪林來到大塘村,任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大塘村同樣是山區村,沒有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薄弱。齊汪林利用所學的農業科技專長,指導村民發展產業,助力大塘村鄉村振興。
大塘村脫貧戶華石明,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利用山場發展養殖業,注冊成立天堂寨家庭農場。農場種植的水稻、山芋、玉米等作物秸稈喂養100多頭牛羊,牛羊糞發酵返田,物盡其用,形成良性循環。“感謝齊隊長對我的關心和指導,現在通過養羊養牛,生活越來越好了。”今年4月的一天,養殖大戶華石明對上門指導的齊汪林由衷地感激。
初心不改,促農增收
從農技推廣站站長到駐村工作隊副隊長,從蔣潭到大塘,駐村地點轉移了,但齊汪林為山區群眾服務的初心,一點沒有改變。
為深挖唐灣鎮自然資源優勢潛力,自2017年起,齊汪林每年在翠萍家庭農場有機稻種植基地舉辦“桐城唐灣插秧節”,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傳統農耕文化,并以此推廣有機稻種植,帶動山區群眾共同創富。
目前,齊汪林仍住在唐灣鎮農技推廣站宿舍,房子并不寬敞,屋子里擺著粉絲、薏仁米、苦蕎麥、茶葉、有機米等老百姓讓他代銷的農產品。多年來,他通過自己的關系渠道,幫助群眾銷售農產品兩萬多斤,銷售額在七八萬元左右。
? ?惠州80后扎根農業14年,為魚減肥 帶農增收
深山苗寨巨變 接續讓老區蹚出一條鄉村振興新路子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
湖南祁東農旅融合 游客好去處 村民富口袋
扎根田間30年,他為花椰菜裝上“中國芯”
五指山毛納村:青山沃土出好茶 產業興旺村民富
陜西華陰:村美民富產業旺
農技員春耕一線:宣傳節水增效 避免浪費黃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