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組供稿 2022-11-20 08:21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早謀劃、早啟動、快推進,全力抓好地塊落實、物資儲備、技術示范、政策扶持、考核督導等工作,確保糧食種植 120 萬畝任務扎實有序推進落實。
(一)早部署,精準落實地塊。為爭取主動,涼州區春節前即印發《2022年保障糧食安全優化種植業結構實施方案》《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實施方案》,結合各鎮氣候、地力等條件,因地制宜分解下達糧食種植任務。采取實地核查、GPS 打點定位等方式,及時調度種植地塊落實情況。目前,全區落實糧食種植地塊123.64 萬畝,占任務的 103%,其中小麥 33.64 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1.1 萬畝、玉米 79.85 萬畝、馬鈴薯 7.01 萬畝、豆類 2.04萬畝。已完成小麥播種面積 31.79 萬畝,占小麥種植任務的 96. 3%。
(二)建機制,細化工作責任。建立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分產業包抓責任制,實行區級領導包鎮、科級干部包村、一般干部包戶制度,建立“行政干部+技術服務”專責組,點對點、全覆蓋推進工作落實。在工作中,涼州區注重發揮黨組織作用,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保障糧食安全,強化產業鏈黨組織建設,區委區政府黨員領導干部牽頭組建14個產業鏈黨委,在新型經營主體中建立黨支部120個。
(三)快調度,足額儲備物資。加強春耕農資保供調度監測,加大農資市場打假監管力度,采取訂單采購、點對點配送等方式,全區春耕所需的 3.6萬噸種子、6.25 萬噸化肥、82 噸農藥、0.5 萬噸農膜均全部足額儲備到位。同時,涼州區協調種子企業,調運儲備中黃 30、鐵豆 82等大豆良種50噸,投放大豆玉米聯合播種機 16臺,玉米(大豆)穴播機6 臺,手扶式滾筒玉米(大豆)穴播機 30臺,確保滿足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需要。
(四)重推廣,推進試驗示范。今年以來,涼州區切實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引進試驗示范力度,引進試驗小麥新品種 31個、大豆新品種15個;示范推廣小麥淺埋式滴灌、玉米減穴增株等新技術2項;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綠色種養循環等新模式2 項;應用植保無人機、農機導航輔助駕駛系統、物聯網控制系統、小麥寬幅勻播播種機等新機具4項。目前,全區落實優質小麥示范點 19 個 5.06 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點 21 個 7400畝,集成推廣綠色高產技術。
(五)強支撐,夯實種糧基礎。結合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涼州區將四年來先后建設的 45.5 萬畝全部種植糧食作物。推廣高效節水面積 110 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日光溫室全部普及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技術。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完成糞肥還田 10萬畝,著力提升耕地地力水平。集成推廣應用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等標準化生產技術,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六)抓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制定出臺《涼州區 2022年農業產業發展獎補扶持方案》,支持農業產業發展。在落實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央財政補貼基礎上,區財政每畝再補貼200元,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積極探索“農業保險+金融”模式,試點開展玉米指數保險,提高糧食生產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
(七)嚴考評,確保任務落實。為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涼州區建立重點工作考評制度,對糧食生產實行日調度、周通報、旬考評,對產業發展、鄉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三項工作實行季考評,掛圖作戰、量化評比。考評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評先評優、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甘肅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