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1-27 11:02
這幾天,河北省邯鄲市磁縣的一位農民因疫情被困城里,不能回家進行麥田管理,在網上給縣委書記留言,說自己承包的100畝小麥正值灌漿期,想辦通行證去地里干活。縣里社情民意辦回復,大意是“您反映的問題我們感同身受”,但是“必須靜默”“足不出戶”,“目前還不能辦理通行證”。該回復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不久,反映問題的農民再次在網上留言說,自己春耕春管工作已有鎮政府和村委會幫忙解決,但是這個留言并未能降低網上對此事的關注。
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現在,正值小麥灌漿的關鍵時期,今年的小麥生產闖過重重難關,走到現在的好局面不容易。眼看豐收在望,即使千難萬難,我們也應該積極克服,守護好這小麥收獲前的最后一兩關。
不讓農民下地干活,到底有多大的必要性呢?從公開報道看,目前河北全域僅有的兩個中風險地區,都遠離邯鄲市。除此之外,河北全域都是低風險。而且,小麥等農業生產機械化現在已經相當普及,許多農業生產根本用不了幾個人。當然,人只要流動,就有傳播疫情的可能。但是,低風險、空曠的田野、幾個人,這幾個條件放在一齊,卻讓急于下地的農民“必須靜默”,這樣的事兒無論如何不能讓人信服。
毫無疑問,發生在磁縣的這件事,又是防疫“一刀切”、“層層加碼”導致的。其實,最近因疫情防控“一刀切”或者“層層加碼”而影響農業生產的事,不僅發生在磁縣。這些天,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有的農民在田間被防控人員奪下農具帶走,有的農民因為違反防疫規定下地干活,通過大喇叭向全體村民作檢討。農民種個地,咋就這么難呢!
在國家一再強調嚴禁疫情防控“一刀切”、“層層加碼”,確保“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的情況下,這類事情還是時有發生,說明地方政府把疫情防控當作壓到一切的大事來抓,可以理解。但是,只要有風吹草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靜默,尤其是低風險地區,采取極端、過激的措施,不讓農民搞生產,顯然不是防疫政策實施的基本要求。網上就有人說,因為疫情防控不力受到處分的人不少,而因為防控“一刀切”、“層層加碼”受到處分的人很少。這無形之中,就會給基層防控人員一種錯誤導向,讓他們在執行防控政策時,“寧可誤傷,不可錯過”。解決這類問題,就得在防止“一刀切”上動真格,抓抓反面典型,讓人們意識到“抓生產”和“搞防控”同等重要。(作者 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 我國稅收協定網絡已覆蓋112個國家和地區
黃淮海地區大豆“癥青”防控技術指導意見
甘肅省2萬多名農民有了職稱
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1批次不合格丑柑風險控制和核查處置情
云南省市場監管局關于3批次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和核查處置情況的...
內蒙古奈曼旗:“甜蜜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路
交通運輸部:道路客運仍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要進一步加強防控措施...
今年汛期全國自然災害風險形勢嚴峻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