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 2022-08-10 12:37
5月17日,走進英吉沙縣英吉沙鎮恰喀村林下養殖基地,隨處可見雞群穿梭于林間樹下,爭先覓食。2022年,恰喀村利用495畝果園,鼓勵村民大力發展林下生態養殖業,走出了一條種養結合的綠色增收之路。
記者發現,一座座現代化的養殖場遍布天山南北,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種養結合的生態農業循環發展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局面。
綠色發展 保障舌尖上安全
春播期間,在特克斯縣田間地頭,農家肥成了種植戶的首選肥料。
孫耀斌是特克斯縣喬拉克鐵熱克鎮阿克塔木村的種植養殖大戶。他種植了900畝麥子、玉米,養了300多只羊和40多頭牛。冬天,他把畜禽欄舍糞尿、土雜肥等囤積起來,開春時把發酵好的農家肥送往地里,秋冬季再將田地里收獲的青貯、作物秸稈喂給畜禽,形成了種養結合良性循環發展模式。
“農家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有機質,保持土地地力,避免農業生態環境污染。”特克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丁磊說,近年來,特克斯縣大力提倡低碳施肥、精準施肥,鼓勵農民積肥還田,提高農產品質量,減少化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布爾津縣10萬多畝的沙棘林中,散養著雞、鵝等家禽,吃著沙棘果的“沙棘雞”已銷往全國各地,農戶也降低了養殖成本,越來越多的農牧民走上了種養結合生態養殖致富之路。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為加快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2021年4月,《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綠色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標準化基地獎勵管理辦法(試行)》印發,旨在強化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導向,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產業振興,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變廢為寶 鄉村顏值大提升
5月16日,天剛蒙蒙亮,庫爾勒市托布力其鄉上牙村新疆努祖爾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場,工作人員已開始將牛羊糞裝車,并清理灑落在貨車下的牛羊糞,進行場地消毒。
“現在村道干干凈凈,根本看不到牛羊糞,我家院里種的蔬菜需要肥料,都要到養殖場去拉。”對于村里環境的變化,村民艾薩·馬木提感受很深。他說,過去村子里私搭亂建,屋后堆著垃圾,屋前圍欄養牛羊,牲畜糞便隨處可見,村道污水橫流。
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方式把牛羊糞變廢為寶,徹底解決了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使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治理和改善。
吐魯番市潤禾有機肥料制造有限公司收購種植戶及養殖戶家里的葡萄秸稈、牛羊糞,經過加工、發酵,成為大棚育苗、農作物種植的有機肥料,年產量達1萬多噸,既解決了養殖戶畜禽糞污處理的難題,消除了村莊污染,又改良了土壤,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幫助農戶增加了收入。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巴圖爾說,巴州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作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按照“先環評、后建設,先驗收、后投產”的要求,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新增畜禽養殖污染源。
高質量發展 產業提檔升級
在烏什縣的新疆振興園農牧生態產業園區養殖基地里,消毒室、監控室、飼料加工區、化肥池等設施一應俱全。
牛羊圈舍內,牛羊正品嘗著葡萄秸稈加工的精飼料,工人正在給牛羊通風、消毒、清糞。這個年出欄達20多萬頭(只)牛羊的養殖場,環境干凈整潔,沒有刺鼻的氣味。
“這都是標準化養殖和循環農業帶來的效果。”該產業園負責人袁圓說,為做到無污染養殖,產業園修建了化糞池、有機肥生產車間,每年處理的10萬立方米畜禽糞便,成為產業園萬畝葡萄園和辣椒的上等有機肥料。
種養結合循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南北疆,現代畜牧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帶動了一、二、三產業互促融合發展。
新疆瑞源乳業有限公司在和靜縣乃門莫敦鎮古爾溫蘇門村建設的萬頭奶牛循環發展產業園建設項目進入收尾階段。該項目投產運營后,在實現自主奶源供給的同時,還可提供300多個就業崗位,輻射帶動3萬畝飼草料種植,帶動10家奶牛養殖合作社、2家肉牛合作社發展。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了解到,2021年,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8.2%,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9%。
江西經濟增速何以居全國前列
山西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實現首季開門紅
九龍坡“一田多收”“稻田+”生態種養 助力鄉村振興有實招
實現發展預期目標有利條件較多 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
北京: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 早日實現社會面清零
黨的十八大以來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繪就家和萬事興...
京廣高鐵京武段時速實現350公里 6月20日起北京至武漢僅需3小時48...
原標題:雨城區上里鎮建新村黨總支領辦合作社實現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