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0-10 18:29
5月23日,中辦、國辦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這是對鄉村宜居、現代化建設重要內容進行統籌謀劃的一張系統設計施工圖。方案要求,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必須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干一件成一件,逐步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如期完成,村莊基礎設施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農村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時,我國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強調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2021年、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出了具體部署。
鄉村建設的一個基本目標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重點是保障基本功能,解決突出問題。方案圍繞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出了12項重點任務,“硬件”“軟件”一起抓。方案要求有規劃有工程,在農村路、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綜合服務、農房、人居環境等八個方面著力,加強農村重點領域基礎設施建設。
在理念上,堅持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搞建設,發揮政府在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組織保障等方面作用,不搞大包大攬、強迫命令,不代替農民選擇,嚴禁隨意撤并村莊搞大社區、違背農民意愿大拆大建。
在目標上,堅持從實際出發,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當地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結合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分區分類明確目標任務,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不搞齊步走、“一刀切”。
在推進上,堅持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保持足夠的歷史耐心。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財力可持續和農民可承受的基礎之上,防止刮風搞運動,防止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拆建、大開發,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底線。
在方式上,堅持充分體現農村特點,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模式。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健全建管用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通過一年接著一年努力,確保到2025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作者 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李其芳)
武漢地鐵“鄉村振興”講師團開展旅游技能服務培訓
河南新麥品質好價格優 農民“糧出手 錢到手”
天津10個涉農區啟動建設惠民水站 每升直飲水售價0.1元
數字經濟時代文化消費的特征與升級
老舊村落變身網紅村 看三魚萌獅文化村如何鋪就鄉村振興路
專家解讀《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
王通林:打好組合拳 推進鄉村集成改革
江西遂川:雙孢菇撐起鄉村振興致富“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