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福建 2022-05-31 10:34
福建寧德市古田縣素有“中國食用菌之都”的美譽,食用菌產業是古田最核心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食用菌全產業鏈總產值超220億元,全縣70%以上的農民從事食用菌產銷活動,全縣70%的農業總產值和70%的農民現金收入均來自食用菌產業。
“可以說,食用菌產業發展與每個古田人都息息相關。”古田縣委常委、宣傳部長蔡晶晶26日表示,開展食用菌文化進校園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系統性學習,在青少年兒童心中撒下食用菌文化的種子,引導他們更加深刻感受古田本土文化魅力,更加珍惜祖輩留下的遺產,形成人人都是食用菌文化傳承者傳播者的良好氛圍。
當天,古田縣食用菌文化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在該縣舉行,科學普及食用菌文化,提高全縣青少年兒童對古田食用菌文化的認知和認同。蔡晶晶表示,這是古田縣推進鄉土特色文化進校園的重要舉措,對于增長古田縣青少年兒童科學識菌,培養愛鄉愛菌情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據介紹,古田縣教育局聯合縣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在全縣各中小學、幼兒園廣泛開展食用菌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包括古田食用菌文化課程學習、食用菌文化實踐體驗活動和食用菌文化進校園宣傳三大板塊。
古田食用菌文化課程的學習上,對地方教材《魅力古田》的中學讀本、小學讀本進行修編,加大食用菌學習篇幅;幼兒園的地方教材則采用古田縣實驗幼兒園編寫實施的食用菌園本課程;全縣各中小學每周安排一節地方課程學習《魅力古田》,各幼兒園每周至少安排一次以食用菌為主題的園本課程活動。
食用菌文化實踐體驗活動上,包括研學旅行和勞動體驗兩個項目。在城區設立2-5個與食用菌相關的研學基地,在每個鄉鎮設立食用菌學習研學點,每學年至少組織一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到研學基地或研學點開展一次學習體驗活動;每學年學校至少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到研學基地或研學點,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或服務性勞動。
古田食用菌進校園宣傳上,校園設施布置增加包含食用菌元素的文化景觀,并通過宣傳專欄、LED、黑板報等形式廣泛宣傳食用菌知識和菌業文化;各校結合實際適時組織開展一次國旗下講話、一次主題班會、一次知識問答活動、一次文學和藝術作品征集活動、一次觀看主題宣傳影片等“五個一”活動。
作為“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縣是全國袋栽銀耳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銀耳商品生產基地和開發品種最齊全的食用菌生產基地縣。
多年來,古田縣按照“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智能化、工廠化”的要求,不斷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食用菌產業三鏈融合發展,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用菌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正致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古田縣委書記張成慧表示,將繼續做好食用菌這篇文章,并通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阿魯科爾沁草原游牧系統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高質量農耕端穩中國飯碗
中國一拖海外品牌(YTO):連續3年獲歐盟和聯合國糧農組織資金支...
數字經濟時代文化消費的特征與升級
“露天長城博物館”甘肅山丹建風景道 守“舊”更顯文化內涵
老舊村落變身網紅村 看三魚萌獅文化村如何鋪就鄉村振興路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4月份工業物流保持平穩增長
農業農村部:我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增至18項,居世界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