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客戶端 2022-05-31 09:59
近日,在位于臨高縣調樓鎮北田村的制種水稻田上,帶有北斗監控系統和粉碎機的聯合收割機開始了標準化低茬收割粉碎作業。
現場,收割機從稻田轟鳴而過后,水稻只留下約15厘米高度的稻茬。被粉碎的秸稈均勻拋灑在田塊,提升田塊土壤肥力。僅用160分鐘,農機手就完成了8.69畝的水稻低茬粉碎收割作業,同時,作業情況和信息詳細已被同步記錄在系統中。
據了解,臨高借助科技力量,采取補貼方式,在該縣150臺收割機上安裝北斗監控系統和粉碎機,按照水稻留茬低于20厘米,秸稈粉碎長度小于10厘米的作業標準,全程監控農機手開展低茬粉碎收割水稻16萬畝,實現水稻秸稈粉碎還田。
“這是臨高探索水稻秸稈粉碎還田利用的創新做法?!迸R高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文彤明說,臨高實行的機械化粉碎還田技術采用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模式,將農機作業探測設備安裝在作業農機以及農具上,實現農機定位、農機作業面積實時統計、作業質量實時計算功能。在系統的監控下,確保了作業的標準性,也提升了粉碎還田作業補貼的工作效率。
山東濟寧鄉村振興創新模式闖新路
中聯農機:推廣水稻有序機拋秧技術 助力“機械強農”
為水稻育種提供優良基因(科技視點·種業科技自立自強⑥)
中國農科院將對水稻、小麥等五大作物開展增糧科技行動
安徽:雙向發力推動中藥傳承創新發展
減排好幫手:林業廢棄物遇上地熱|科技創新世界潮
元陽縣:水稻“上山” 荒山變“糧倉
永順:推行水稻種植全程托管 助農增收保障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