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縣融媒體中心 2022-05-31 20:39
今年以來,平南縣通過創新撂荒耕地治理新模式,建成全區規模最大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積極探索適宜平南本地的高產技術、適宜品種、農藝技術、農機技術,實現“一畝頂三畝、一田多收入”,推動“撂荒地”變成“藏糧田”“淘金田”。
走進廣西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里,一排排的玉米、一壟壟的大豆隨著微風蕩起層層綠色的波浪,翠綠的葉片間,株株玉米碩大飽滿,簇簇毛豆掛滿枝頭。市、縣農業農村部門的農技專家們正在對大豆、玉米生長情況進行監測,并做好詳細的記錄?,F場還立牌拉線針對性地進行含硒肥料施放,研究相同自然條件下、施用不同劑量的硒肥等因素,對比同等條件下大豆和玉米富集硒元素能力的區別。由于前期的預防和管理到位,玉米長勢良好,大豆生機勃發,即將迎來大豐收。
由于今年首次“嘗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區市縣的農技專家們也在積極開展各類比較試驗,采用“春種玉米大豆+秋種玉米大豆+冬種馬鈴薯”輪作模式,設置“2+2”、“2+3”、“2+4”、“2+5”、“3+3”等不同種植模式,種植不同品種的大豆玉米,并對大豆玉米開展系列調查,定期做好苗情、病蟲情、墑情、耕地質量等監測預警,提出針對性技術措施。
在華南農業大學、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站、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寧綜合試驗站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示范區通過試驗示范探索適合我縣、甚至自治區推廣的品種、技術及模式。
“現在玉米和大豆長勢都非常好,”平南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許開宇向記者介紹:“我們在這個基地里面設計了品種對比試驗、肥料試驗,還有一些模式的試驗。通過試驗來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和模式?!?/p>
作為廣西首個規?;蠖褂衩讕顝秃戏N植示范區, 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試驗,克服傳統套種配置不合理、難以機械化、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問題,最大限度提高撂荒地種植效益、提升農村土地效率、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做到強農富民、一舉多得,成為撬動農民致富杠桿。
甜玉米新品種“閩雙色6號”畝產達1259.3公斤 增產增收效益顯著
我國開展大豆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試點
香蕉種植里走出來的“蕉哥”
跳過組織培養過程 納米磁珠助玉米花粉“移花接木”
安徽省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播種機企業自主投檔工作
江蘇省關于做好2022年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專用機具購置省級專項...
梁平大豆玉米復合種植“一地雙收”
永順:推行水稻種植全程托管 助農增收保障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