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1-22 14:26
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開了帷幕。今年高考報名人數是1193萬,創歷史新高。
一直以來,高考是農村學子“鯉魚躍龍門”的最好機會,一旦“躍”過,父母自豪,鄉親羨慕,學子本人也會告別農村,開始新的生活。然而,現在這“龍門”的門檻越來越低,跨過“龍門”的人不少,但是成為“龍”的卻鳳毛麟角。
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高考總體錄取率達到92.89%,恢復高考45年來,錄取率翻了近20倍。同期,由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與適齡人口之比得出來的全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57.8%,45年來翻了近40倍。也就是說,能夠在適齡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來越多,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變為了“普及化”教育。農村學生想要憑借一次高考改變命運的機率越來越小。
現在還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那就得考上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然而,現實卻很殘酷。
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大學本科新生招生內地學生數量為2931名,這其中農村學生只有442人,占比為15.1%。對這個數據,相關報道稱這是“創下近年來新高”。2020年,清華大學招生農村學生的比例為20.20%,報道稱這表明“寒門難出貴子”現象有較大幅度改觀。這兩個數據,還是在國家“實施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專項計劃”的政策下取得的。簡單理解,就是在“專項計劃”政策下,農村和脫貧地區的學生上重點高校有一定的優惠措施。
每年參加高考的農村學生有多少,目前沒有看到權威部門發布的數據。但從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看,2020年居住在鄉村的人口數量為5億多,占到總人口數的36%,這和北大、清華錄取農村學生15%和20%的占比相去甚遠。
農村學生特別是農村貧寒學生上重點大學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農村教育設施落后、師資質量差是重要原因。這也迫使好多家庭為了孩子上好學不得不進城謀生,他們為了讓孩子接受和城里學生同等質量的教育,卻付出了比城里家庭更多的心理上、經濟上的負擔。而更多農村家庭的孩子是沒有機會進城里學校的。
教育公平讓城鄉孩子接受均等質量的教育,國家一直在做。北大和清華錄取農村學生的比例不斷提高,就是努力的結果。但是,這件事任務還很重,農村的好多家長和孩子依然把高考當作“躍龍門”的機會。如果由于教育不均衡而導致他們望“門”興嘆,這事兒說不過去。(作者 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常瑞民)
廣州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激發煙葉生產要素活力 聚力延平農村經濟發展
女大學生開收割機收麥子?不用大驚小怪
教育部考試院:地震、洪澇災害地區的考生高考語文正常開考
山東海陽:打造農村電商“生力軍”促進數字鄉村經濟發展
返鄉大學生,9年打造出魯西北最大多肉基地
5G農機、物聯網、智能手機……“三農”變化之農村新家當
農村屋頂光伏能不能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