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 2022-06-14 20:41
麥浪滾滾,農機轟鳴。廣袤的田野上,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往來,一顆顆麥粒從收割機艙門傾瀉而下,好一幅豐收畫卷!當前,“三夏”生產正在各地展開,“只聞機械響,少見人奔忙”成為夏收新景象,科技在夏糧生產中的貢獻十分突出,各地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農機,裝備性能更趨綠色、智能,力促夏收提質增效、顆粒歸倉。
夏收夏種,插上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翅膀”:科學防災減災保住了面積,精準指導服務落實了措施,良種良法集成轉化了苗情,高質高產示范帶動了增產,衛星導航、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夏收夏種工作中大展身手……
在無錫宜興、蘇州太倉等多地的農田里,無人駕駛的插秧機從農機庫房自動駛向田塊中,有條不紊地工作,10多分鐘就能完成1畝地的插秧作業。在蘇州吳江的“無人農場”里,金黃的麥穗隨風搖動,兩臺無人駕駛收割機在麥田中勻速行駛,進行全程機械化收割。一茬茬小麥被無人駕駛收割機“吞進肚子里”,傳輸脫粒、粉碎勻拋、智能卸糧,一氣呵成。滿艙后自主返回地頭,將收獲的麥粒卸載到裝糧車上,之后繼續返回收割。
為全力做好“三夏”機械化生產和機收減損各項工作,全省各地調度聯合收割機近12萬臺、大中型拖拉機14.5萬臺、水稻插秧機11萬臺、無人植保飛機1.4萬臺、烘干機3.2萬臺,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以上,水稻機插率70%以上。(新華日報 記者 吳 瓊)
土地連片好種糧
科技加持 海洋如此惠及人類
海拔4700米,科技帶著崗巴縣農民發“羊”財
關注三夏|莊稼一枝花 糧食來當家——內蒙古河套地區農田生產一...
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農業智能裝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第一觀察|“三夏”大忙時節 總書記這樣強調糧食安全
“三夏”開鐮 天津178萬畝小麥喜迎豐收
國網河北電力:護航“三夏”保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