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 2022-09-05 13:09
滿林煙雨熟枇杷,插遍新秧綠滿田。站在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吳山鎮樟樹村的水田邊,目力所及之處皆是一片青綠。一段段平坦的機耕道,一條條蜿蜒的灌溉渠,勾勒出一片片平整的紅土地。近年來,德安縣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高標準農田建設戰略,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小田”變“大田”,提高機械作業率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耕地。以前村民的承包田,大多零散、不規則分布,不利耕種,現在統一將散亂的田埂、溝渠清理掉,將農戶分散的小田塊整合成集中連片的土地,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機械化作業率。“以前,我們村田塊比較分散,機械作業率低,村民人工播種效率低下,而且田道之間十分狹窄,村民種植的積極性不高。如今小田變大田, 田塊連在一起,各類專業農機也能規模化運用上,項目建成區農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聶橋鎮聶橋村黨支部書記聶朝青介紹說道。
“糧田”變“良田”,打造農民好“豐”景
2021年,德安縣吳山鎮共建成高標準農田4466畝,總投資達1340萬元,達到了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建設標準,實現了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的效果,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耕作難、灌溉難、增收難等實際問題。“以前我們村都是‘巴掌田’,耕作條件差,種植成本高。建設高標準農田后,新修了機耕路,助推了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今年我準備多承包一點田來種水稻。”提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吳山鎮蔡河村種糧大戶顏善洪開心地說道。
“農田”變“景田”,激發鄉村新活力
吳山鎮以高標準農田為依托,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提升整治及全域旅游,統籌推進農田與村莊共同建設,打造了淵明旅游文化景區,提升了農田和村莊整體形象。景區位于淵明故里蔡河村,結合菊花種植觀賞、文化科普、農家樂等元素,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還帶動了周邊50余名群眾通過流轉土地、在基地務工增加了個人收入。通過農旅結合,景區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旅游打卡點”,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就有很多游客來到這里游玩踏青、品嘗美食,也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增添了新活力。
國務院辦公廳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顯著省份予以激勵
青海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9.4萬公頃
從低收入村到振興典型 京郊局里村的五年變遷
石柱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農業農村部: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1500多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
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讓聰明才智在田間地頭涌動
助力鄉村振興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速
四川雅安加強生態保護加快轉型發展 培育綠色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