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 2022-07-17 23:29
央廣網溫宿7月4日消息(記者 敬璐 通訊員 金曉 蔣磊)7月初,天山腳下的新疆溫宿縣金華新村的婺景生態園內綠浪滾滾,80畝茭白基地迎來豐收季。這是來自浙江金華的冷水茭白首次在溫宿越冬成功并實現豐收。
茭白是江南水鄉農作物,被譽為“水中人參”。這片茭白基地的茭白品種均來自浙江省金華市。
金華市農科院在茭白、蓮藕品種選育和技術創新方面有很強實力,特別是利用設施及冷水灌溉等技術發展反季節水生蔬菜,居國內領先水平。在金華市援疆指揮部的推動下,金華市農科院在溫宿建立工作站,金溫兩地專家引種試驗,填補了南疆無水生蔬菜育種和種苗繁育的歷史。
通過多年引種試驗,現在已培育出適合溫宿種植的茭白,并且實現了越冬。“往年種植茭白的茭苗都是從金華專車運過來,并且還要組織工人重新種植。這個現狀在今年得到了改變,今年生長出來的茭白都是去年成功越冬的茭墩上自己長出來的。”茭白基地負責人聞美洪說,這是南疆首次實現越冬種植,節省了時間成本、管理成本、種苗購買成本和運輸成本,使得茭白在當地的推廣種植條件更加成熟。
“溫宿縣水資源豐富,光照時間長,加上晝夜溫差大,茭白可以更好地積累營養、提升品質,口感比金華地產茭白好很多。而且這里冬季氣溫低,不利于病蟲害越冬,大大減少了農藥使用。” 金華市援疆指揮部項目產業組組長王國軍介紹,從金華引進的雙季茭白,經過多年試種,平均畝產量均可達到1500公斤以上,畝均年產值1萬元以上。
為充分利用動、植物間的互補效應,婺景生態園還拿出15畝采取茭白甲魚混合養殖模式,茭白充分吸收甲魚排泄物,甲魚的活動可促使泥水溶氧含量充足,利于茭白新根發育和提前分蘗。同時,甲魚、茭白搭檔,還可有效防治福壽螺,減輕福壽螺的危害,降低農藥用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王國軍介紹,這是一種良性的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了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三統一”。
此外,規模化種植茭白等水生蔬菜,不僅具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觀效果,而且可以極大緩解水位下降、土壤沙化等現象,更具有很高經濟和社會價值。
順義區12萬畝小麥豐收
真“慧”種!延慶甘薯種植用上了北斗導航
2022新疆農業機械博覽會盛大開幕
浙江“一網通辦”實現山區26縣行政村全覆蓋
努力實現農田增量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河北唐山市小麥品種更新換代 為夏糧豐收貢獻科技力量
宣威科技賦能保豐收
濰柴護航隴東糧倉豐產豐收確保夏糧“豐收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