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聞聯播 2022-07-04 14:03
山東集聚創新要素,打造“創新創業共同體”,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雙向融合,優化創新生態,賦能“十強”產業發展。芯光光電是濟南一家激光設備制造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這幾年,企業的利潤率下降了20%以上。但同時,面對眾多研發機構和科研成果,企業卻無法對接。山東芯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鵬:“產品還有一個從實驗室搬到產線這個過程,誰來給他買單?他們一可能是沒有資金能力去投,二可能看不清這個市場,有些技術并不是說你拿錢來我就賣給你。”

目前,全省共有500多家激光設備制造企業,多數面臨著同樣的難題。為此,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創新創業共同體的實施意見”,集聚“政產學研金服用”七類創新要素,讓科技與產業充分融合。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聯盟副秘書長張平:“面向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解決企業、院所等創新單元做不到、不愿做、做了不劃算的問題,開展研發攻關、孵化轉化和企業培育,破解產業發展中要素集聚不力、公共研發不足、成果轉化不暢的問題。”

在政策推動下,2019年,“山東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立,集聚中科院、省科學院激光所和激光龍頭企業等42家成員單位,并設立法人運營機構,形成從研發到制造的全產業鏈體系。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成峰:“形成了一個股份制,納入股份制改造,而且不能有任何一家控股,形成了一個大家可以利益共同,代表目標共同,大家同心同德,變成一個可以自我造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模式。”

瞄準關鍵共性技術難題,共同體梳理出全省激光企業急需的50多項任務清單,各成員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去年成功突破了低溫區高轉換效率等多個核心技術。芯光光電利用這些技術形成了十幾個高端系列產品,一舉突破國內頭部市場。山東芯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秦鵬:“已經成了一個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共同體把產品能夠從實驗室搬到產線,現在通過它的產業化,我們可以把我們的芯片也可以進行一個產業化的批量生產。”

各類創新要素握指成拳,提升科研組織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研發成本。企業在共同體內定制技術,費用低于市場10%以上。與此同時,共同體的12項技術成果和90多個發明專利也帶來150多億的營收,為新一輪的研發提供保障,資金鏈、產業鏈、創新鏈形成良性循環。山東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劉兆軍:“我們在研發的過程中又會不斷的去給企業提一些建議,來幫助他們改善它產品的一些性能。”

目前,山東已成立31家創新創業共同體,基本涵蓋“十強”產業。成員單位超過1100家;共突破關鍵技術391項,轉移轉化重大成果299個,成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資配處處長于浩:“以產學研為核心,以利益共享為紐帶,以市場機制為準則,要素單位參與全鏈條生產研發,從而找到真問題、解決真問題,全面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
武城這項目用上了“高科技”,被《山東新聞聯播》點名表揚!
種“金”得金!金山這個鎮未來將打造...
標準化”引領打造300畝核心示范區——農機所南亞所秸稈粉碎還田...
“90后”新農人的田園創業夢
【大國糧倉】 吉林著力打造農產品加工業和食品產業十大產業集群
彝良縣以推動天麻產業發展為抓手——壯大村集體經濟
習語阡陌第2期:“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
王淑娉:以創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