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 2022-07-05 10:56
有一種責任叫河長,有一種生活叫靖安。
繼獲評全國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2021年度江西省河湖長制工作考核位列第一之后,6月20日,靖安縣又推出一項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舉措,將璪都鎮港背村長約3公里的河道水域經營權(使用權)掛牌并交易成功,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地處九嶺之巔、潦水之源的靖安縣,濱水而生。境內北潦河、北河蜿蜒流淌,穿越森林覆蓋率達84.1%的靖安西東。正是靖安的河長制,讓這個山水畫意之地,演繹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以“河”為貴。
清水悠長 河湖環境持續向好
靖安作為全國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之一,2015年在全省率先實施河長制,各級河長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實現了河湖“水中有魚,岸上有綠,綠中有景,人水相親”。數據顯示,靖安縣河流斷面水質常規指標穩定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環境功能區相關標準,達標率為100%。今年前5個月,靖安縣水質綜合指數2.5006,排名全省各縣(市、區)第一。
驕人成績是各級河長擔當作為、社會各界合力護水的成果。目前,靖安縣有“認領河長”128名,日常管護職責落實到河長肩上。
巡查河道,排查污染隱患……無論日曬雨淋,在北潦河雙溪鎮大橋村段,土生土長的“認領河長”甘立林,每天雷打不動巡河。58歲的他,見證了1.5公里河段由清變濁,再由濁變清的全過程。
北潦河大橋村段過去因兩岸村民傾倒生活垃圾和排放污水,一度成為人們眼中的黑臭河流。為此,甘立林義務巡河十多年保護母親河,靖安縣實施河長制之后,他每個月能領到600元補貼。經過幾年持續治理,飽受污染之痛的北潦河大橋村段終于迎來重生。“雖然我管的河段短,但是關乎千家萬戶,為的就是盡自己一份力,將綠水青山留給子孫后代。每當游客夸贊河水清澈,我感到非常自豪。”甘立林說。
其實,早在2018年,靖安縣將每年的8月17日設立為河長日,并制定了《河長制“認領人”獎勵辦法》,對認領人實現“兩優先、五減免、一補貼”獎勵方式,即優先參加慶典、優先節日走訪,免費參觀旅游、免費文體觀影、免費公共交通、免費體檢醫保、免費高殘疾病意外保險,實行志愿者補貼,增強了認領河長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形成全民參與、人人爭做河長的新局面。
有了成熟的河長制,靖安縣堅持岸上岸下統籌兼顧、綜合治理,實施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工程、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生態質量提升工程,做到“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黃土不見天”。
科技賦能 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靖安縣在河湖管護中,運用“互聯網+河長”監管模式,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結合方式,提高河湖管護和水環境監測水平。
在靖安有件事為大家津津樂道。世界銀行高級環境經濟學家索維塔在江西考察時,原本只在靖安“打一站”,不曾想被這里的青山綠水所吸引,多聽了幾分鐘匯報。靖安縣河長制取得的成效,讓她連連稱贊,當場表示一定要為靖安做點什么。索維塔沒有食言,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元建設了靖安縣水環境監測調度中心,實現水環境監測向智能化跨越。
電影《失孤》取景點之一的靖安蕉坑大橋,還樹立著主演劉德華取景時的海報。在這里,穿橋而過的北河碧波蕩漾,兩岸樟樹青翠、滿目皆綠。2019年4月,北河獲得了“長江經濟帶最美河流”稱號,這是我省至今唯一獲此殊榮的河流。
能獲得這一項目殊榮,離不開科技賦能。北河實施河長制以前,是“多龍管水”模式,導致管理權力分散,職能不清,管護體制不順,管護機制不活,河岸被挖得千瘡百孔。河長制實施以后,北河沿岸建設了1個水環境監測調度中心、3個水質監測站、9個水質在線測報點,在全縣11個鄉鎮主要河段安裝了集水域監測、防盜采河砂等功能于一體的116個視頻監控后臺,達到實時視頻巡查非法采砂、非法捕撈等水域違法情況。
而今,北河寶峰鎮周郎村河段一旦有情況發生,人臉識別系統會第一時間向河長黃貞龍推送警報信息,讓他及時趕到現場巡查,守護水域平安。
幸福河湖 實現產業共建共享
如今,河長制在靖安縣實現了全覆蓋,每條河流正在成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通過實施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養等工程措施,確保河流功能,并逐步實現由“河清”到“河景”的轉變。
高湖鎮高湖村古楠村小組依靠北潦河,山泉水經村落流入北潦河。良好的生態優勢,讓這里長滿了楠樹。前幾年,在大家的倡議下,亙田村小組更名為古楠村小組。更名之后,每戶以1萬元入股成立合作社,養泉水魚、種高山菜,還以古楠村為名在南昌開了4家連鎖店,一年盈利四五百萬元,每戶每年分紅5000元,還解決了村民就業問題。更為關鍵是,古楠村小組借“水”生財,游客絡繹不絕,今年被評為全省“水生態文明村”,2021年,古楠村小組村民純收入達4.2萬元,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靖安縣水利局局長余斌說,靖安縣統籌治理“水下、岸上”,把美麗河湖治理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將水美靖安建設與全域旅游、特色農業相結合,帶動沿河流域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成為沿河人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幸福不動產”。
窺一斑而知全豹。靖安縣通過對沿河兩岸河堤景觀進行升級改造,將河堤打造成一道亮麗風景線,這幾年,靖安縣每年接待游客超千萬人次,呈現兩位數增長;每年旅游業綜合收入突破60億元,綠水青山正在加速轉化為富民強縣的金山銀山。(王艷鳳 記者 余紅舉)
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米” 農家書屋成百姓“精神港灣”“文化充...
線上線下融合,提升消費體驗—— 即時配送便捷百姓生活
海南加強耕地“非糧化”整治 全力守好百姓“米袋子”
村莊美 產業優 百姓富
非遺飛入百姓家
高品質生活:滿足百姓新期待
駐馬店市驛城區:大學生返鄉創業 帶富一方百姓
努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新未來(沿著總書記的足跡·貴州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