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 2022-12-07 07:30
7月3日,吳桂參加完2022年海南自貿港創業大賽瓊海賽區比賽,便匆匆從瓊海開車趕往海口,和福建一家油茶公司的股東謝建生談合作。
讓他連軸轉的動力,是推介海南山柚油,一種產自海南的茶油。
山柚,是海南民間對油茶的俗稱。而油茶,則是原產于我國的一種木本油料樹種。從油茶種仁中榨取的茶油,因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被譽為“東方橄欖油”,也被許多業內人士看好,認為會是世界高端油品的有力競爭者。
不過,3年前吳桂從北京辭職回鄉,成立瓊海大地母親山茶油合作社時,倒沒有深思過這一點。他返鄉只因父親的一句囑托:“山上的500畝山柚是好東西,不能丟,要種下去。”
A
父子山上種“鄉愁”
情懷之外也有實力:海南油茶品質獨特,適合發展特色產業
從瓊海市萬泉鎮出發,翻過一個300多米高的山頭,就來到位于馬鞍嶺下一片占地500畝的油茶種植基地。
烈日下,一棵棵低矮的油茶樹長勢茂密,樹冠呈傘狀,葉片油綠,枝葉間掛著一個個青褐相間、雞蛋大小的果實,有點像縮小版的柚子。
“山柚樹每年10月底開花,潔白無瑕,十分美麗!到11月底,果實含油率最高時就可以采摘榨油、加工成其他產品了。”吳桂帶著謝建生在林子里邊走邊說。
這片油茶林,最早是吳桂的父親吳越,于2006年種下的。“父親的大伯、二伯都是馬來西亞的華僑,早年間,每次清明節他們回來祭祖,都要托關系買山柚油帶去國外。后來,父親覺得這個‘好東西’要自己種,于是他一鋤頭、一鋤頭開山挖路,種下這幾百畝林子。”吳桂說。
海南油茶“結著”的鄉愁與傳承,不止發生在吳桂這一家。
在許多海南人的印象中,本地茶油顏色金黃、香味濃郁,加鹽調成佐料,搭配白切雞,就成了逢年過節難忘的美味;若是孩子不小心燙傷或皮膚過敏,老人會用茶油來涂抹療傷;一些坐月子的婦女,也會吃茶油來滋補身體。
“海南百姓稱油茶為‘山柚’,意即一種長在山上,植株及果實像柚子的植物。”海南省林業局總工程師周亞東說。
從古籍中可以找到海南種植油茶的歷史。比如海南人唐胄于明朝正德年間撰寫的《正德瓊臺志》記載:“山柚,文昌多。花白,即閩中茶油。”周亞東據此認為,海南油茶的“山柚”之名,應該在500多年前就有了。
在現代,如何從科學的角度重新認識油茶的價值?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油茶資源培育與創新利用團隊首席專家、研究員鄭道君介紹,茶油中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橄欖油還高,此外還含有角鯊烯、茶多酚、山茶苷等成分,具有良好的營養、保健等功效,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目前油茶的三大主栽物種是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和越南油茶。而省農科院科研團隊的研究表明,海南油茶屬于越南油茶的特殊生態類型或變種,有別于內地其他省份的油茶。
鄭道君說,受益于海南優越的氣候條件,海南油茶產量潛力大,茶油風味獨特。對比研究了不同省份的越南油茶資源后,科研團隊初步發現,海南油茶種仁中含有74種特色風味物質,發展特色產業的物質基礎顯著。
和油茶加工“杠上了”
油茶果的價值遠不止于土法榨油,還可以在日化產品、有機肥等方面做“加法”
提到油茶,吳桂印象最深的是,每逢油茶果收獲的季節,父親和幾個工人圍在一口大鍋旁翻炒油茶種仁的畫面。那時,整間屋子都彌漫著茶香。
這正是海南茶油有別于內地冷榨法的獨特制法——熱榨加工。
工人采摘油茶果后,先剝出油茶種仁,壓碎后入鍋加熱翻炒。炒制時,3個師傅接連翻炒50分鐘,才能炒出一鍋20斤到30斤的種仁,然后再壓榨,制出的茶油就有了濃郁的香味。
熱榨出的茶油能賣上不錯的價錢。吳桂的父親就靠著這一鍋又一鍋的油茶,攢錢供他讀書。
“去年鮮榨山柚油售價是380元1斤。”瓊海溫泉發富油茶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夏陽說,合作社在瓊海市會山鎮種植了200多畝油茶樹,并加工成茶油,除了供應固定訂單,還在電商平臺銷售,“去年合作社加工了2萬多斤山柚油,行情還不錯。”
在擁有“中國油茶之鄉”稱號的瓊海,初具規模的加工企業有4家,家庭式作坊51家,占全省油茶加工點總量的71%。
經營油茶的這些年,吳桂發現,用土法熱榨加工茶油,不同師傅掌握的火候不同,榨出的油顏色、味道標準不一。而且,土法加工仍高度依賴人力,效率較低。
“老爸,你用土方法炒出來的油好是好,但是慢!”有一次,吳桂忍不住和吳越提建議。只是,吳越并不怎么聽得進去,“這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老方子,是真正的海南特色”。
自那以后,吳桂就和油茶“杠上了”。
“熱榨加工的土方法要聽老爸的,但是也要優化工藝。”吳桂說,公司正在和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共同研發“傳統山柚油加工工藝優化技術”,以機械化方式,在保留土法工藝基礎上,延長茶油保質期,提高加工效率。
除了榨油,油茶果還能做哪些“加法”?放眼國內,油茶的深加工應用有許多成功實踐:榨油后的油粕、茶籽殼等剩余物,可廣泛用于生物農藥、日用化工等領域,還可加工成油茶零食。
“別看這臺機器不起眼,它制作出來的山柚油粕微生物有機肥十分受歡迎。”吳桂指著自家工廠的一臺小型機器說道。
借鑒省外經驗,吳桂將紅糖、魚粉、大豆粉與發酵好的油粕混合制作,最終發酵出一種新的有機肥。
“去年光是銷售山柚油粕有機肥,利潤就達60萬元,主要是海南火龍果種植戶來采購,今年已經接到1000畝火龍果的有機肥訂單了。”吳桂說,自己準備為這項肥料生產技術申請專利。
瓊海之外,油茶產業在澄邁、文昌等多個市縣都有分布。省林業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省油茶的人工種植面積為13萬畝。此外,在定安、臨高、儋州、屯昌等市縣,還分布著大量的油茶古樹,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里也分布有野生油茶樹。
看好海南油茶的潛力,一些企業紛紛參與投資。6月30日,海南山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屯昌新興鎮5個村,簽訂了500畝油茶的種植協議。
“公司去年底拿到生產許可證,今年上半年售出近2000瓶、1000斤山柚油。”該公司總經理張梁珉介紹,海南茶油品質十分獨特,適合發展高端油品。公司茶油產品售價最高的是海南古樹山柚油,200毫升1瓶,售價998元。
“接下來我們還會加大與廣州公司的合作,開發嬰兒泡泡沐浴露、護膚乳、潤唇膏等山柚油深加工產品。”吳桂說,一定要學習外省做法,將這顆寶貝果子“吃干榨凈”。
C
“深閨”之果怎么走向大市場
科技助力提高產量,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發力高端路線
海南茶油售價較高,除了品質上乘,還有一個原因:供不應求。這背后有個制約海南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本地油茶鮮果產量低。因此,盡管油茶行情好,但許多農戶仍在觀望。
這也是讓謝建生頭疼的地方:他所在的福建油茶企業,年產值達1億元,而海南油茶產業產值不高,受產量影響較大。
為做大中國“油瓶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年印發《林草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在湖南、江西、重慶、廣西、海南等15個省區市重點布局油茶產業。
今年,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提出,進一步做好“六棵樹”文章,使之成為海南百姓的“搖錢樹”。而油茶正是“六棵樹”之一。
該如何提高海南油茶產量?鄭道君表示,省農科院正著力研究培育果大高油品種,研發高自交親和調控技術,從豐產調控技術和高油品種培育兩方面提高油茶產量。比如,省農科院培育的“瓊科優”系列海南油茶優良無性系,鮮果出油率是現有品種的2.5倍以上。
海南油茶產業發展還面臨另一瓶頸:省外消費者對海南油茶的認知度不高。如何讓海南油茶從“土特產”走向更大的市場?
瓊海市熱帶作物服務中心主任戴俊認為,應該重視海南油茶的品牌化建設。目前,瓊海市的油茶注冊商標約有12個,“為了更好地走出去,建議打造‘海南山柚油’公共品牌統一闖市場。”戴俊說。
有業內人士提到,目前福建等地,新增種植油茶林可以申請國家相關補貼,希望海南有關部門盡快出臺鼓勵政策,提高農戶種植油茶積極性,并著重培養一批油茶龍頭企業,為壯大產業規模打牢基礎。
謝建生在考察了海南油茶的種植和加工情況后,決定在海南安家,“海南油茶可以走高端油品路線,在保持其特色加工方法上,加強和大企業的聯動,提高海南油茶的深加工能力和油茶產品附加值,以更多元的產品闖蕩更大的市場”。
他對接下來的路也有了明確打算:把所有精力放在開發海南油茶上,和吳桂一起開啟新的事業版圖。
(本報海口7月7日訊)
油茶
別名:山茶、山柚等
地位:和油橄欖、椰子、油棕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茶油
營養成分:單不飽和脂肪酸、茶多酚、山茶苷等
功效:降血脂、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保健作用,抗皺、抗氧化等美容功效
油茶渾身是寶
油茶種仁 可榨茶油
油茶殼 可制木糖醇、乙醇、可自然降解的生物塑料袋和輕質建筑材料
油粕 可作為工業原料應用于水產養殖、日化、建筑、采礦、制藥等行業,可生產生物農藥、生物肥料
油茶花 可提取活性物用于生產高端美容產品
油茶葉 可止血、解毒、凈化空氣
油茶根 可涵養水土,根皮可入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15個
油茶以中國為原產地,主產區為湖南、江西、廣西、福建、重慶、海南等15個省區市
74%-87%
油茶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有74%-87%,高于橄欖油,是國際糧農組織重點推廣的食用油
100年
油茶樹壽命可達100年,抗病力強,綜合利用率高,可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拉里奧當選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新任總裁
青海:綠肥生產助力農牧業綠色發展
科企合作建立多酚生菜產業鏈 服務大健康產業發展
海南加強城鄉醫療救助補助資金管理
春雨潤苗助發展 紓困解難辦實事
【產業發展“加”速度】加格達奇林業局產業多點“開花” 雙增“...
海南三亞:稻菜輪作 助推“錢糧雙豐收”
補短板、強弱項,專家解讀林果業機械化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