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23:02
針對近期生豬價格出現過快上漲的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行業協會、部分養殖企業及屠宰企業召開會議,深入分析生豬市場供需和價格形勢,研判后期價格走勢,研究做好生豬市場保供穩價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王志剛認為,豬肉屬于一種農產品,農產品本身就有一種特點,即它的市場的需求彈性是小于1的。如果價格高了,就會傷害消費者;如果價格便宜了,就會對生產者造成傷害。所以豬周期反映的恰恰是這種“價高商民,價賤傷農”的一個怪圈。
那么什么是豬周期呢?它是周期性的豬肉價格變化,循環軌跡一般是:首先豬肉的價格升高,就會造成母豬的存欄量大增,生豬供給就會增加,那么供給曲線就會朝向更高的產量發展。供給量一旦增加了之后,由于消費者的需求量基本上是一定的,那么價格就變得相對便宜了。很多生產者一看不劃算,就會淘汰母豬,造成豬肉的供給量減少,肉價上漲。價格隨著供給量波動,就造成了生豬價格時高時低,形成了一個豬周期的怪圈。
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周期呢?第一,這是供給與需求的變動所引起的,特別是供給隨著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對應發生變化。第二,農產品是一種生物的生長,它不像工業品,24小時就能生產出來并即刻推銷出去,實現流通。農產品更多的是有生命體的,無論植物還是動物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生長起來。除此之外,還得加上一些粗加工,才能做成食品。所以相對來講時間比較長,其受時間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所以產生這種周期性的波動也是非常正常的。第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所講“小農是理性的”,但是小農接受的信息不見得是全面的,有時局部的波動就可能造成他們收集的信息不完全。那么價格稍微動彈一點,恐怕對他們養豬的未來發展就會有一定的影響。
對此,他國的實踐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定的借鑒。第一,是像西方國家實行的期貨制度。我國近幾年亦有豬肉的期貨,但是相對來講可能還沒有起到一個較好的作用。第二,是日本采取的拍賣制度來適當地調控價格。在定價上,我國實行的是對手交易,即豬場和屠宰場之間相互溝通定價形成隨行市價,每個地方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因此就會造成價格的波動,甚至局部是有偏差的。而日本基本上不是采取這種對手交易,采取的更多是拍賣。一旦進行進入了拍賣系統,生豬屠宰完了之后,豬肉絆子一般都要過一個屏幕,每個中間商或批發商都要在交易所獲取屏幕上的豬肉流轉信息,之后進行定價,直接購買。購買后,價格信息等是留存下來的,全國發行,全國的二十幾個豬肉的拍賣場全知道,甚至網農協、屠宰場、飼養場都知道,具有一定的信息雙向性。這種信息的雙向性,即信息從屠宰場到養殖場,到生豬飼養的部門機構,甚至到農戶去了;那么反過來,農戶的信息也會通過電子的方式,及時地、直接地上報給所有屠宰場、中間商、批發商甚至零售商。所以信息相對來講是非常對稱的,與我國的對手交易相比恐怕要好得多。而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對提高我國的信息對稱性;但是有時一些飼養場、屠宰場不上報相關信息,造成了信息的遮蔽,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可能更加大了豬周期的這種波動性。同時,日本的大型屠宰場頂多有二三十家左右,一個地區大概基本只有一個;而我國幅員遼闊,零散的屠宰場達不到一定規模。且拍賣交易是隨時進行的,即豬肉每斤多少錢都非常清晰與及時,標準化水平較高。日本的拍賣是專門有公司在主導著,根據需求量的多少指導著每天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匹配,能夠進行主觀性的調節,豬價的穩定性更高。而我國的豬肉價格在各個層面上還處在一種發展的過程當中,所以豬周期的波動還是非常顯著的。
那么豬價究竟有什么樣的重要性呢?那就要回歸到豬的重要性。第一,我國每年的人均豬肉消費量為40公斤左右,一頭豬大概是100公斤上下,也就是說平均一年每兩個人要吃掉一頭豬。豬肉是肉食品當中占比最大的,比重達到60%多,是我們日常消費離不開的肉食,所以豬價的穩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二,豬價的穩定可能影響著我們的營養健康水平。作為以豬肉為主要肉食品的我們,如果連豬肉都吃不上了,轉而消費其他農產品來替代,那么在體質上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所以穩定豬價對我們整個華人社會、對我們大陸是非常舉足輕重的,這是我們最主要的肉食品。
生豬的價格變動首先就是帶來市場上豬肉價格的變動。我們常說生豬“能出7個(肉)左右”,是指生豬的70%是被宰了變成了肉。所以生豬的價格會直接對整個消費市場上的豬肉價格產生大約70%左右的影響。其次,生豬價格變動也會引發市場其他農產品的價格變動。從豬的豬飼料來看,它不僅需要玉米、麩皮、豆粕,還有其他的一些飼料和添加劑等等,對相關的農產品飼料的生產是非常影響之大。再次,豬是農作物,除了依附在飼料、豆粕、玉米、糠麩,還有治療技術層面上的生豬疫病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口蹄疫、藍耳病等等對生豬對牛羊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那么消費者需要對此做出什么樣的準備呢?最近隨著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和交通技術的提高,我們的交通運輸能力、信息對稱能力的提升使得整個農產品在供給和需求對應上了比過去要好得多。針對豬周期的變動,政府采取了一定的補貼、冷凍儲備、進出口的調控,各級的農業農村局也通過一定方式給豬場傳遞相應信息,通過各級行政部門或發改委進行適當的信息發布。所以豬周期從過去的5年就變成現在3至4年左右,從過去的時間比較長,現在變得越來越短了,相對而言穩定性上稍微好了一些。消費者應該理解豬周期的實際知識,要有一個理性的預期和判斷。不是說要求消費者來儲備豬肉,而是更多地去理解整個國家宏觀政策,甚至豬肉期貨市場。不宜對市場過分敏感,應該理解國家在整體的宏觀政策層面上的調控,更好地做到理性消費。與此同時,近幾年我國的豬肉消費也悄然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們對豬肉的消費減少了,而對其他質量好、價格稍貴的肉產品也會進行消費。隨著收入增加,大家喜歡牛羊肉、海產品和奶制品,甚至出現了洋食化,而對這種中餐式的豬肉消費較少。所以,通過這樣的變動,消費者也需要對豬周期有一個足夠的理解,做到理性消費。
浙江:集結戰略科技力量 塑造未來發展優勢
中國A股周一上漲 豬肉板塊大漲
國家發改委:適時采取有效措施 防范生豬價格過快上漲
國家發展改革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生豬價格過快上漲
受糧價和運費上漲影響 全球食品價格的漲幅將達到3.7%
近2500億元!國內三大航為何在當下達成史上最大訂單?
挪威新鮮鮭魚在中國市場價格上漲影響銷量
種“金”得金!金山這個鎮未來將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