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微信號 2022-11-19 16:33
2022年7月6日,羅馬/紐約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農發基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基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糧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今天聯合發布《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
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受饑餓影響的人數已達8.28億,較2020年增加約4600萬,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累計增加1.5億。報告提出的最新證據表明,全世界正在進一步偏離目標,無法保證到2030年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營養不良。?
報告介紹了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最新狀況,并提供了健康膳食成本和可負擔性的最新估算結果。鑒于世界多數國家的公共資源有限,報告還為各國政府出謀獻策,旨在通過調整當前對農業的支持方式,努力降低健康膳食成本。
從數據上來看,形勢十分嚴峻:
2021年有8.28億人受饑餓影響,較2020年增加了4600萬,較2019年增加了1.5億。
從2015年起,世界饑餓人口所占比例相對穩定,卻在2020年急劇上升,并在2021年繼續升至9.8%,高于2019年的8%和2020年的9.3%。


2021年,糧食不安全性別差距持續拉大,全世界有31.9%的女性面臨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而男性則為27.6%,男女相差超過4個百分點,高于2020年的3個百分點。
2021年,全球約有23億人(占比29.3%)面臨中度或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較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增加了3.5億。全球近9.24億人(占比11.7%)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兩年間增加了2.07億。

2020年,新冠疫情及相關防控措施重創經濟,食品消費價格隨之上漲,以致近31億人無力負擔健康膳食,較2019年增加了1.12億。
約有4500萬五歲以下兒童出現消瘦,這是最為致命的營養不良形式,會將兒童死亡風險提高12倍。此外,由于膳食中長期缺少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有1.49億五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遲緩,同時另有3900萬兒童超重。?
純母乳喂養率穩步提高,2020年全球近44%的六月齡以內嬰兒獲得純母乳喂養。不過,這與實現2030年50%的目標仍有距離。令人尤為關切的是,三分之二的兒童未能享有最基本的多樣化膳食,阻礙了他們實現健康成長、充分發掘自身潛能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即使全球經濟實現復蘇,預計到2030年仍將有近6.7億人(占世界人口的8%)面臨饑餓,與2015年的水平相近。然而,也正是在2015年,《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饑餓、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目標。

報告編寫期間,烏克蘭問題仍在持續,雙方均是全球重要的主糧、油料和肥料生產國。受此影響,國際供應鏈中斷,糧食、肥料、能源和嚴重營養不良兒童的即食治療性食品價格上漲。問題爆發前,各國尤其是低收入國家的供應鏈已然受到日益頻發的極端氣候事件的不利影響,因此可能會對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產生深遠影響。?
?“本報告一再強調,沖突、極端氣候和經濟沖擊,是造成糧食不安全和營養不良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不斷加劇,與日趨突出的不平等現象疊加共振,”五家聯合國機構負責人(糧農組織、農發基金、兒基會、糧食署和世衛組織)在今年的報告前言中寫道,“關鍵問題不在于種種不利因素是否會持續出現,而是我們必須拿出更大的勇氣,采取果斷行動,增強抵御未來沖擊的韌性。”

?? 報告指出,2013年至2018年期間,世界各國對糧食和農業部門的支持力度空前,每年約為6300億美元。這類支持絕大部分以貿易和市場政策及財政補貼的形式落地,讓部分農民受益。但是,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市場扭曲,不僅沒有普遍惠及所有農民,反而破壞了環境,同時未能促進生產健康膳食所需的營養食物。
? ?部分原因在于,補貼往往針對主糧、乳制品和其他動物源性食品的生產,這在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尤其突出。大米、食糖和肉類是各國支持力度最大的食品,而水果和蔬菜得到的支持則相對較少,在一些低收入國家尤其如此。

?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步步緊逼,公共收入和支出可能受到影響,因此助推經濟復蘇的一個方向正是調整對糧食和農業部門的支持方針,向人均消費量尚未達到健康膳食推薦量的營養食物傾斜。
?有證據表明,如果政府調整當前資源投入方向,鼓勵營養食物的生產、供應和消費,勢必會進一步降低健康膳食成本,確保所有人都能公平獲取更經濟實惠的健康膳食。

?術語解釋
突發重度糧食不安全:不論原因、背景或持續時間,在特定地區特定時間發生的嚴重威脅生命和(或)生計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可為側重于預防、減輕或減少重度糧食不安全的短期目標行動提供重要戰略指導。
饑餓:由膳食能量攝入不足引起的一種不舒適或痛苦的身體感覺。食物匱乏。本報告中,饑餓一詞與長期食物不足為同義詞,以食物不足發生率來衡量。
營養不良:由宏量元素和/或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不均衡或過量引起的異常生理狀況。營養不良包括營養不足(兒童發育遲緩和消瘦、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以及超重和肥胖。
中度糧食不安全:糧食不安全嚴重程度,處于該級別時,人們獲取食物的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并且在一年中某些時候由于缺乏資金或其他資源,被迫降低攝入食物的質量和/或減少數量。這表示人們無法持續獲取食物,導致膳食質量降低,干擾正常的膳食習慣。按照“糧食不安全體驗分級表”衡量。
重度糧食不安全:糧食不安全嚴重程度,處于該級別時,人們在一年中某些時候可能沒有食物,挨餓,甚至一日或多日未能進食。按照“糧食不安全體驗分級表”衡量。
食物不足:個體的慣常食物消費量不足以提供維持正常、積極、健康生活所需的膳食能量。食物不足發生率用于衡量饑餓狀況(可持續發展目標指標2.1.1)。(注:據估算,2021年有7.02億到8.28億人受饑餓影響。為反映新冠疫情及相關限制措施給數據收集工作增添的不確定性,估算結果以區間形式體現。饑餓人數增幅根據區間中位數,即7.68億進行計算。)
“遼糧數字化糧食產業標準”運行系統正式啟動
全國首家省級鄉村產業投資聯盟數字化平臺發布
世界首個種間遠緣雜交后代粳稻新品種“云稻一號”在滇選育成功
【環球財經】巴西統計部門預計2022年農作物產量同比增長3.2%
英國發布2023年-2025年農藥殘留多年協調控制計劃
2022年下半年越南大米出口活動向好
云南糧食產量10年來持續穩定增長
山東推介發布100項農業主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