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 2022-10-10 07:21
雙遼市屬半干旱區,80%的耕地面積是沙質土壤,干旱、風沙大的氣候條件致使播種難、出苗難。與此同時,大量焚燒秸稈也一度成為雙遼市環境保護的難題。為了解決水土流失加劇,土壤受風蝕、水蝕嚴重的問題,近年來,雙遼市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試驗示范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雙遼市農民張學武是當地第一個采用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方法的人。當時,一些農戶認為把秸稈扔在田里不清理,不是正經種地,不相信能夠長出莊稼。
“當時,我找了一些親戚朋友一起承包了70多坰地,采用秸稈還田的方法種地。”玉米出苗后,雙遼市臥虎鎮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張學武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使用免耕播種機播種,加上秸稈還田技術,出苗的高度遠超于傳統種地方法,且苗齊、苗壯。”張學武對記者說。除了苗出得好,比起傳統種植方法進地次數多、步驟繁瑣,保護性耕種的方式更加高效省事,每公頃投入減少近2000元,產量卻能增加2000斤以上。第二年,他所在的協力村開始整村推進保護性耕種。到2018年,雙遼市實施保護性耕作達到90%以上。
雙遼市農機總站工程師吳冠軍告訴記者:“通過十幾年的改良,解決了風蝕,種地出苗難、播種難;鹽堿程度得到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值得一提的是,糧食產量增加了,化肥使用量逐年減少。”
通過近幾年的實地觀測發現,雙遼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地塊土壤耕層含水率明顯提高,土壤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多年不見的蚯蚓大量出現,土地肥力明顯提高。同時,雙遼市通過秸稈還田,推出了“種養結合”的新模式,在保護耕地的同時,也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鳳縣花椒的耕作智慧——“農業文化遺產里的中國”(第二季)大型...
濉溪縣:強化“農機農藝融合” 奠定糧食安全生產根基
2022年第二批國家支持的農機推廣鑒定結果通報
巴西2022年糧食總產量將達2.614億噸 創歷史新高
《2022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發布!
“遼糧數字化糧食產業標準”運行系統正式啟動
【環球財經】巴西統計部門預計2022年農作物產量同比增長3.2%
云南糧食產量10年來持續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