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2-11-29 12:26
溫州市是浙江省民族工作重點市之一,全市共有常住少數民族人口38.36萬人,現有畬族鎮2個、畬族鄉5個、民族村111個,民族村數量居全省第二。
近年來,溫州市委、市政府通過轉化、幫帶、融合等創新舉措,形成了市域民族鄉村“一環一帶兩軸”總體發展格局,持續推進區域、民族間的均衡協調發展,縮小收入差距。2020年,溫州農村少數民族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108元,同比增長11.7%,高出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4.4個百分點。
一進一出
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自從我們發展畬鄉旅游,日子就越來越好了?!睖刂菔刑╉樋h司前鎮司前村村民翁女士說,他們的生活更有盼頭了。
泰順縣充分利用民族鄉村綠水青山生態資源優勢,開發旅游項目,打造了具有多樣體驗、多樣選擇、多樣內涵的精品旅游項目,讓更多的游客走進來,在游玩中,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來民族鄉村玩什么?吃什么?線路該如何安排?溫州推動民族鄉村“旅游+”“農業+”“文化+”融合發展,高標準推進現代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強鎮、農業創業園、田園綜合體等農業平臺建設,全面實施生態大保護、休閑旅游品質提升、生態休閑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升級、交通發展基礎補短板等五大工程。
同時,溫州推動山海協作,實施品牌興農戰略,積極謀劃民族產業品牌,平陽黃湯、西坑糯米山藥、畬鄉竹海、外南中藥材、聲亮鴿蛋……這些品牌打響了民族鄉村產品走出去的步伐。
“我們通過‘山’‘海’互利,積極推進山海產業協作、資金幫扶、人才交流、智力支持、鄉鎮結對等工作,著力提升民族鄉村生態環境質量、產業發展質量、交通服務質量和人民生活質量,串珠連帶,打造宜創宜游宜居福地?!睖刂菔形y戰部相關處室負責人說,目前,溫州已創成西坑、竹里、司前等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建成“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11個,民族村創成3A級景區村莊15個。
一幫一帶
打造民族鄉村振興發展樣板
幸福是什么?泰順縣司前鎮左溪民族村村民說:“幸福,就是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民宿入住率越來越高?!?/p>
泰順縣司前鎮左溪民族村黨支部藍學許,帶頭發展民族特色民宿,帶動村民就業增收。如今,該村戶均增收20多萬,讓一度落后的貧困村變成遠近聞名的明星村。2020年,泰順縣左溪村入選全國民族鄉村振興試點。
在蒼南縣鳳陽畬族鄉鶴山村,村委會主任蘭顏月帶領全村通過6年時間精心培育了1.3萬多株“紅心李”“桃形李”。如今,果園面積達200余畝,價值達200多萬,每年為村集體創收20多萬。
近年來,隨著溫州實施民族鄉村人才振興計劃的不斷深入,幫技術、幫項目、幫資金、幫信息,民族鄉村發展能力不足、發展條件欠缺的困局一一得到解決。
依托統戰資源優勢,溫州還充分發揮新鄉賢和少數民族代表人士積極作用,收集各類建議和“金點子”500余條。同時,實施民族鄉村集體經濟“消薄”提升工程,致力7條民族鄉村振興示范帶樣板建設,全方位推動民族鄉村產業綠色轉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居民收入換擋升級。2021年,泰順縣司前鎮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是浙江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鄉鎮級單位。
“我們構建‘三級四縱’幫扶格局,制定系列扶持政策,落實引領幫扶措施?!睖刂菔忻褡诰窒嚓P處室負責人說道。他們通過主動對接省直部門結對幫扶溫州7個民族鄉鎮和民族村,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建立市、各縣(市、區)等不同級別的精準幫扶機制,5年來,共落實結對幫扶資金1.5億多元。
一幫一帶,優化了城鄉間、片區間資源配置,打造了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和輻射圈,實現了民族鄉村集中區域的整體謀劃和連片發展。
一創一融
提升民族文化品牌
近年來,溫州在推進民族文化創新工作中,打響了溫州甌越“三月三”畬族文化旅游風情節、“手拉手·愛我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學生夏令營、最美畬歌大賽系列活動品牌,以“民族團結+文化繁榮”融合發展,助力民族鄉村振興發展。
溫州還搭建“中華民族一家親”系列實踐教育活動平臺,組織開展“結對子”“手拉手”和民族聯歡會、民族美食嘉年華、社區鄰里節等多領域多樣化的民族聯誼活動,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窗口。
一心一力,提升民族文化品牌?!拔覀兺ㄟ^舉辦多種形式民族文藝匯演、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文體活動,充分發揮各級民族文化的特色,使各族群眾更多了解民族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睖刂菔忻褡诰窒嚓P處室負責人介紹道,其中,《高鐵開進畬鄉來》《鶴山杜娟》等舞蹈和微電影作品獲省級優秀作品獎。
紅色文化是一種重要的資源,溫州將民族文化融入鄉村紅色旅游,打造了以紅色引領疊加特色文化品牌的發展路徑,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步百日故事會·獻禮建黨100周年”宣傳活動,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
在文成西坑畬族鎮推出“周定烈士紀念館+毛澤東像章館+讓川畬家長桌宴”紅色+特色旅游路線,全鎮年接待游客量達120萬人次;平陽縣借助國家4A級南雁蕩山和山門鎮“浙江延安”紅色旅游地理優勢,串聯周邊溪南民族村、堂基民族村和青街畬族鄉獨特的“畬”“竹”文化,打造民族鄉村振興紅色領航示范帶。
下一步,溫州將精準把握民族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繼續帶領各民族同胞共同團結奮斗,奮力實現共同繁榮發展。(林筱 汪娥)
“錢糧雙收”:內江打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 福建寧德多舉措推動文旅市場回暖
重慶鄉村振興“致富密碼”:讓農村“沉睡”資本醒過來
海南澄邁:做足特色產業文章 打造鄉村振興樣板
河南新縣大畈村:增強參與感榮譽感 讓村民成為鄉村發展主角
浙江永康:中國詩人走進西溪鎮采風 “文化潤康”路上新的詩意正...
2022第五屆“瓷源蓮”文化節暨浙江省百名攝影名家走進浙江省攝影...
為鄉村教育助力,銀齡再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