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8 11:31
這兩天,一部題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短片引發了廣泛關注。這部短片中,創作者“衣戈猜想”用寥寥數語平淡地講述著“二舅的一生”,展示出了一個鮮活的、飽受挫折卻又始終不屈的農民的一生。
“天才少年”因赤腳醫生的誤診成了殘疾,放棄學業學做木匠,憑著手藝走遍天下,結交各路好友;扛起家庭的責任,給親人制作新婚的所有家具,為養女買房耗盡半生積蓄;人到中年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任勞任怨。在村子里,他是遠近聞名的能人,幫村民修理各式各樣的電器、玩具、勞動工具,清貧度日,一生未婚……視頻中的二舅是個狠人,他擁有勇氣,竭力去改變自己能改變的;他擁有豁達,能坦然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他平凡卻不平庸,雖然沒有胡得一手好牌,卻把人生的一手爛牌打到了最好。二舅的人生也重疊了無數普通人的身影,平凡真實所以動人。幾萬條評論中,不少網友回憶起自己的至親,“像極了我大舅”“特像我爸爸”“想起了我的外公”。
視頻中有句話,被很多人轉發到了朋友圈,“這個世界上第一快樂的人是不需要對別人負責的人,第二快樂的人就是從不回頭看的人。”人生在世,不承擔任何責任并不見得多么輕松,因為人生的價值感很可能從承擔責任中產生。但往事如煙,不糾結于過去、不沉淪于遺憾,我們才能擁有往前走的動力。與此同時,人們被“二舅的人生”所打動,是因為看到了一個具有強大韌性的個體生命,在年復一年的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的豐富性。他真誠地面對著生活帶給他的種種磨礪,這種真誠是動人的,也帶給旁觀者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從“天才”到殘疾人,二舅或許曾經有過自暴自棄,也有過掙扎,但在自暴自棄和掙扎之后,又選擇還生活以悲憫。
該視頻的流行,也引發了一些爭議。部分評論人士對故事和人物的真實性存疑,有觀點認為,這些金句和互聯網流行的“雞湯”并無二致,對“二舅”這一人物的塑造也有浪漫化苦難、消費苦難之嫌。上海社科院學者陳亞亞認為,“二舅”視頻表達了一種面對苦難仍然要積極生活的人生態度,一種生活的韌性,二舅故事的解讀方向也比較豐富,勵志、樂天知命等等,在她看來,雖然是作者的主觀解讀,但本身并沒有刻意美化苦難。
二舅真的能治愈我們的精神內耗嗎?實際上,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二舅對生活的豁達態度,即便遇到了當年“治壞自己”的醫生,也能戲謔的罵一句,然后做那個從不回頭看生活的人。從某種意義上看,二舅的生命歷程何嘗不是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呢?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常常會為生命的諸多節點賦予很多意義,在未經世事之前,這些意義看起來似乎是虛浮的、遠離現實的,但在經歷時間的洗滌之后,人們或許才能明白其中的要義。這也是“二舅的人生”之所以打動人的原因之一。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崔競旖?
廣西靖西火龍果種植壯大村集體經濟 促農民增收致富
阜陽:拉高標桿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天津市堅持“五字”原則 充分發揮農機鐵軍作用助力農民豐收
讓農民工培訓與就業“無縫對接”
浙江杭州市政企聯動幫助村民網上搭建數字小店—— 探索農民就近...
農耕文化之光閃耀青山綠水間——記我國加強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淮北烈山區:推動鄉村振興 農民培訓先行
黑龍江省綏棱縣:棚室經濟鼓起農民“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