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日報 2022-12-05 13:17
原標題:易明慧:讓更多的安順農特產品走出大山
安順日報記者 高智
七月盛夏,火爆的訂單讓貴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格外忙碌。在生產線上,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產品的生產、包裝、裝箱,這些豐富的安順農特產品將發往全國各地,讓大江南北的消費者都能夠一品瀑鄉的特色美味。
“我是湖北丹江口市人,退伍后機緣巧合來到安順工作,結識了我的妻子,結婚生子,開廠立業。如今我能說一口地道的安順話,成為了一名新安順人。”對易明慧來說,安順早已成為了他的第二個故鄉。
易明慧告訴記者,能夠開公司辦企業,把安順地道的農特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他的妻子功勞最大。
易明慧妻子的家鄉在關嶺自治縣花江鎮,那里有著全國聞名的特色美食——花江狗肉。“從戀愛時,我妻子就一直給我說她家鄉的狗肉是一絕,但關嶺的深加工休閑食品較少,發展食品深加工應該是一條很有前景的路。加上安順各個縣區都有許多美味的農特產品,可以計劃回鄉開廠,先把關嶺美食做成精深加工產品,再逐步輻射全市。”易明慧說,妻子的建議讓他茅塞頓開,點燃了他想發展、想創業的信心和闖勁。
2009年,易明慧與妻子返回關嶺花江,開始著手開創食品廠的各項準備,他詳細了解農特產品的市場行情,認真學習花江狗肉各種烹制方法和深加工技術。
經過三年的籌備,易明慧將自己的100多萬元積蓄作為啟動資金,創辦了關嶺易和食品廠。2012年開始建廠,2013年正式投產,食品廠前期以花江狗肉的精深加工為主。
投產之后,易明慧前端負責生產,后端負責銷售,把所有心思都撲在了廠里,但食品廠的效益始終不是很好。已經在農特產品市場打拼兩年的他明白,不能突破產品的單一性,食品廠就做不大做不活。
他把產品研發作為最重要的任務,組建研發團隊多元化、多樣性研發產品,讓食品廠更具市場競爭力。2015年,相繼研發出蔬菜干、豬肉制品、牛肉制品、調味品、油辣椒等產品。
注重產品品質,制作本土美味,豐富產品種類。在易明慧的努力下,易和食品廠的發展蒸蒸日上,也為當地數十名群眾提供了穩定的就業崗位。
隨著生意穩步壯大,食品廠的產能逐漸無法滿足訂單需求。易明慧決定以公司化發展突破瓶頸,在2019年成立了貴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并且重新選址、興建廠房、擴大產能。
“2019年,我準備擴大生產規模,并申請了用地。當地黨政領導前來調研,并給與我們很大的支持,公司的所有手續全部辦完比正常所需時間整整縮短了2個月。”易明慧說,新廠建設,當地政府不僅解決了用地難題,水、電、路等事關生產的關鍵要素都得到了妥善解決。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投資5000萬元,用地25畝,建筑面積9000平方米,調味品加工生產線2條,肉制品生產線1條,蔬菜干制品生產線1條,配套建設信息化、標準化精深加工管理平臺和設施的全新食品廠在關嶺綜合產業園區成功落地。
新公司,新廠房,新氣象。2021年6月,貴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產品遠銷北京、浙江、江蘇、云南、四川、廣東等省市,當年便實現產值破5000萬元,不僅順利成為關嶺自治縣規上企業,還成長為貴州省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和安順市首批20個市級農產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長企業之一。
無論是原先的關嶺易和食品廠,還是如今的貴州省苗阿爹食品有限公司,易明慧始終都在履行著一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在脫貧攻堅時期,易明慧的易和食品廠不僅解決了花江鎮五里村和中寨村的貧困家庭就業問題,還優先采購村級合作社和貧困家庭的農產品原材料;新公司緊鄰關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同康、同心社區,他為搬遷群眾們打開就業大門,優先錄用符合條件的搬遷戶;他的企業生產同樣優先采購當地原材料,每年僅采購費用就要花費800萬以上,為本地農戶的農產品打通了銷售渠道。
易明慧說:“下一步,公司將在品控提升上下大力,組建自己的新媒體銷售團隊,力爭兩年內年產值超過1億元,創造更多穩定的就業崗位,讓更多的安順農特產品走出大山。”
爭做“大山里的兒女”,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呼喚更多“新農人”
數字農業呼喚更多的“田秀才”“田狀元”——2022人才振興與數字...
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 五部門聯合印發《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
海寧這個村走出一條村級發展共富路
5300多個電商主體發力 谷城農特產品駕“云”出山
傳統茶企如何吸引更多新生代
讓更多改革舉措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