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18:05
入汛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連日降雨。設施蔬菜長期處于高溫高濕弱光的環境下,容易出現各種生長障礙,表現為徒長、黃葉、畸形果、病害多等。提醒菜農,加強管理,確保
棚內蔬菜長勢良好。
高溫弱光 植株拔節長、莖稈細
問題表現:連續陰雨天時,棚內易形成高溫弱光的環境,蔬菜普遍拔節長、莖稈細,這是徒長的跡象。植株節間變長,導致葉片數量減少,葉面積下降,影響光合產物積累。徒長還會導致雌花數量少,發育差、葉片大,并且植株自身的抗病抗逆能力大大降低,容易感染各種病害。
應對措施:對于徒長明顯的植株,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化學控旺法。常用的控旺藥劑有多效唑、助壯素、矮壯素等,注意用合理濃度噴施中上部葉片,間隔時間不要少于7天。若徒長癥狀不明顯時,可以采取噴施超常量磷酸二氫鉀、海藻類、氨基酸類等葉面肥,用以平衡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也可采用物理控旺法,例如留果控旺、調整吊蔓時期,輕壓頭等。
棚內濕度大 病害多發
問題表現:陰雨天時,很容易導致棚內出現高溫高濕的環境,這種環境為各種病原菌提供了侵染、流行的條件。尤其是細菌性病害、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發生加重。因此,菜農應想法設法降低棚內濕度,并做好病害的預防。
應對措施:只要降雨量不大,放風口一直敞著就可以,若降雨量大,也不要過早關閉放風口,降雨結束后要立即打開放風口通風。
除了合理通風,菜農可以在操作行鋪設稻殼或者碎秸稈等有機物。這是因為稻殼、稻草或秸稈等有機物,具有很強的吸濕作用,可以降低空氣濕度。此外,操作行里的稻殼、秸稈還能避免陽光直射地面,有效減少了土壤吸熱量,當天氣轉晴時,還能有效避免地溫的升高。
另外,要提前防病。在陰雨天氣來臨前,菜農應及時將殘花、病果、植株下部的老葉、黃葉、病葉摘除,以減少菌源。陰雨天時應盡量不要從事整枝打杈操作。雨前,宜噴灑生物農藥防病。陰雨天時,光照弱,濕度高,溫度也能保證,是非常適合生物農藥使用和發揮藥效的。當前,市面上常見的生物農藥主要有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等殺菌劑和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綠僵菌、多角體病毒等殺蟲劑。微生物對紫外線敏感,噴藥時要注意噴頭向上,噴灑葉片背面為主。天氣轉晴后隔一天,菜農可噴灑百菌清、苯醚甲環唑、松脂酸銅等廣譜性殺菌劑,基本就能控制住病害。此外,要及時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等生物農藥,按照用量及時灌根或沖施,可確保根系生長良好,避免
根部病害的發生。
蔬菜易“饑餓”黃葉多、畸形果多
問題表現:遇到連陰天時,菜農反映最多的問題往往是蔬菜易黃葉、畸形果增多,這種問題多與營養的供給有關。結合近期天氣情況來看,黃葉和畸形果多的問題多是因為有機和無機營養供應不足導致的。一方面是連續陰雨天氣下,根系活力降低,根系對無機營養的吸收能力下降;另一方面是連續陰雨天導致光照不足,葉片合成的有機營養有限。而在高溫條件下,呼吸消耗較多,光合產物積存較少,果實得不到充足的養分而出現畸形果。
應對措施:及時補充無機營養。菜農應關注天氣預報,在陰雨天氣到來之前,提前噴灑海藻酸1000倍、懸浮鈣2000倍或葡萄糖500倍等,補充葉片營養,提高光合速率。在連續陰雨天氣下,澆水次數減少,所用肥料也相應減少,菜農可增加葉面追施全營養元素肥的次數,以防蔬菜缺肥。
養護好根系。根系吸收養分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來源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營養運輸至根部,在連續陰雨天氣下,葉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營養總量減少,供應根系的部分也會減少,那么,根系的活性就會相應降低。所以,要注意養護根系并促生新根,可以隨水沖施海藻類、甲殼素類、腐殖酸類等功能型生根劑,提高根系的抗逆能力。也可增加有益菌的用量,抑菌的同時促進根系生長。
減少養分消耗。陰雨天氣下,葉片制造的有機營養有限,菜農應合理疏果,減少植株負荷,保證果實的營養供應。(吳榮美)
黑龍江省開展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入戶調查工作
河北隆化“清單式”管理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貴州劍河:大棚西瓜豐收 高效輪作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銀行發放首筆“鄉村人居環境貸”
一批新規8月起施行!事關互聯網賬號管理、黑土地保護等
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部署遼河防汛和海上防臺風工作
西湖管理區3年培育28個農業品牌 年創產值超10億元
彌渡: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綠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