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金山 2022-08-16 13:58
立秋已過,家住楓涇鎮團新村7組村民金志良站在自家門前的池浜北岸遙望進入齊穗期的水稻日生夜長。從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上半年,團新村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在池浜沿岸打造出了人居環境優化提升示范埭,雖要到9月才能迎來正式驗收,但是包括金志良在內的16戶村民已經享受到了此舉給生活品質帶來的提升。

過去被凌亂的雜物、荒草植被等占據的河岸被清理得干干凈凈,越過稻田,家門口的視野能綿延出去一公里。站在岸邊,金風送爽,心曠神怡。
門前敞亮:“蜘蛛網”變“五線譜”

“宅基美化、道路亮化、水體凈化、打造景觀這些在過去幾年中,我們持續在做。”團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永強介紹說。
2018年至2020年,團新村成功創建了6批共402戶美麗鄉村示范戶,2021年7月,接到《上海市農村人居環境優化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以后,團新村就認真做起了策劃,10月就提前啟動了人居環境提升示范埭建設,連點成片,鋪片成域,以一家又一家整潔農居為連線輔助點,選擇村中流量大、使用頻率高的公共區域一并納入空間改造,提升環境質感,將村民幸福感“擴容”。

與往年相比,今年新增的架空桿線序化行動讓村民們尤為關注。一直以來,楓涇農村的生活品質緊跟城市發展的腳步,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等在過去幾十年中逐漸覆蓋村莊。由于缺乏統籌,這些線路每次入村,就各行一路,形成了錯綜復雜的“蜘蛛網”,不僅切割了頭頂的空間視野,也埋下了安全隱患。本次整治行動就會同電力、通信等職能單位專門對“三線”進行維護梳理,移除影響通行安全、農業生產等不合理設置的桿線,治理亂拉線路,清除廢舊桿線、冗余盤留線圈等,共移除了舊桿線11根、調整了線路走向500余米。
“現在開門一看, 門前干凈,頭頂清爽,橫七豎八的線路整理成了‘五線譜’,最重要的是更安全了。”金志良表示。
人心齊整:村民是受益者也是參與者

除了協同相關單位共同處理的線路,本次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中,還有著大量體力活兒,“大部分是通過以工代賑的方式,招募村民來做的。”趙永強表示。為了最大程度通知到村民,爭取村民的配合和參與,在行動的動員階段,村兩委班子成員、志愿者天天敲門家訪,向村民宣傳并征求意見。
徐盡珍等4名村民就是在那時加入行動的,是從頭做到尾的一批人。在工期內,他們與其他施工人員一同開展環境大清理,協助村民將宅基四周木柴搬進小屋或者清運,拆除違章建筑及殘垣斷壁。村里把村民們翻建房屋后的多余建材和拆除違建后的廢棄建材,統一收集起來,在清理過的民居前逐戶打造成“小三園”。村民們在這一區域里種花種菜,觀賞與實用兩相宜。

此外,村里還在示范埭的宅前屋后適當位置安裝景觀路燈,方便村民夜間出行,提升鄉村示范埭整體美感。對池浜約400米的河道進行疏浚,同時徹底清理河道兩側環境、種植綠化,增置景觀橋梁。
村民俞根全家附近本是一片臟亂差的公共衛生死角,在這次整治中,一共清運出15車垃圾,隨后這片區域被打造成了微型小公園,給周圍村民增添了一處茶余飯后休閑的去處。而7組的村民小組長俞才良也在改造完成后積極督促村民們做好“門前三包”,讓維持整潔有序的環境成為村民們的自覺習慣。
講好故事:把抗日碉堡打造成文化地標

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歷史,每個村都有自己的故事。讓團新村人引以為傲的,就是本村現存的4座“抗日碉堡”。
根據資料記載,團新村村域內現存的4座碉堡既是日軍侵華戰爭的歷史證物,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楓涇鎮在上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在這次人居環境提升行動中,團新村選擇了位于村子中段7組附近的一座碉堡,為它拂去塵埃、建立文化背景墻,將這一段歷史淵源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陳列其上,把團新的故事重新講述。在碉堡旁邊,村“兩委”還租下了村民的閑置房屋,將其改造成多功能活動室,建立了黨群服務點。從此,村里的孩子每次經過碉堡都會把先輩們英勇抵御日寇侵略的故事溫習一遍,而見證了歷史的碉堡也繼續默默守護著村民們的安居樂業。
撰稿人 范黎平
堿地變良田 農民住樓房 ——大安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見聞
金山本地產無花果上市啦,香甜軟糯等你來嘗!
聚焦麗水“三農”故事 “共生智慧”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2022兩岸(麗水)品質農業高峰論壇在縉云舉行 聚焦麗水“三農”故...
慶云縣常家鎮:念好“土地經” 強村富民促增收
一根網線連美好生活,一個基地展農業情懷,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
老城鎮:閑置土地入駐新項目 “沉睡”資產煥發新活力
為安全“站崗”!金山這個鎮為198條河道設立“防溺水”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