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直通三農經濟 2022-10-17 19:16
每天中午,打工人的靈魂難題就來了:中午吃啥?
驢肉火燒是選項之一。
這種味道不錯,碳水與蛋白齊飛,同時又節省時間的美食,簡直職場午餐理想選擇。不知道你注意過沒有,幾乎每個城市都有驢肉火燒店,其中以河間驢肉火燒最為正宗。據不完全統計,由河間人在外地開的驢肉火燒店已經超過2000家,遍及全國20多個城市。

那么正宗的河間驢肉火燒啥樣呢?具體總結起來12個字:形如書、薄如紙、色如金、酥如雪。而其正宗精華,則是“燜子”——用驢湯加驢骨驢油和淀粉熬制而成的一種膠狀體。河間本地有一個說法,驢肉火燒的靈魂不是驢肉而是燜子。把燜子和肉一起夾在火燒里吃,是提升驢肉火燒口感的關鍵。

正是因為這道小而美的特色美食,讓河間市這個河北中部的小城全國聞名,也有不少河間人因此謀生。2021年年末河間市戶籍人口89.98萬人,其中以驢肉火燒為生的河間人就高達5萬人,年產值超過80億,除了帶動當地百姓致富,河間的驢肉火燒產業還大大地帶動了全國的養驢行業發展。
但曾經,河間驢肉火燒產業里,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市場有,但沒有驢
劉增強,當年做汽配生意的小老板。2006年他到北京出差時發現,河間人開的驢肉火燒店到處都是,但奇怪的是他從沒聽說過老家河間有成規模的肉驢養殖場。那么大量的驢肉從哪來的呢?都來自零零散散的小養殖戶,價格質量都不成體系,這讓他嗅到了商機。而進一步考察市場,他有了更多的發現。
當時,新疆是中國的肉驢主產地,貨源穩定且價格還比其他地方的驢每公斤便宜1-2元。但河間當地的養殖戶們都舍棄了新疆驢,而是從內蒙、遼寧和山東等地收驢,主要是因為新疆驢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會“掉膘”。在3000多公里的距離之中,運輸需要三天三夜,每頭驢的消耗量達到近30公斤,算下來價格優惠、貨源充足的優勢,也就沒有了

但這個看似無解的難題,劉增強覺得是個大機會。
河間,除了驢肉火燒,還有另一個特色農產品——紅棗。產量達,貨源足,最重要的,每年淘汰下來的次果可以為劉增強利用。棗里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膳食纖維,如果給驢吃了,既可以提高驢的免疫力也可以增加它的食欲,最關鍵的,成本極低。
2007年,劉增強開始大規模從新疆購買驢來增肥養殖。除了搭配喂食紅棗之外,還根據專家建議修建了一個占地100多畝的活動場地,吃完營養餐后趕著驢曬曬太陽、活動活動。40天的育肥周期,只有四五百元的成本,但可以增重五六十斤,比之前更重,里外里算下來可以節約500-1000元的成本。

有了劉增強的成功經驗,河間市隨后出現了更多規模化肉驢養殖企業。在大伙兒的帶動下,肉驢養殖在品質、標準、產量上,提升了一個檔次,他們每年從新疆引進三四萬頭驢,也提振了新疆驢養殖戶的信心。
驢的質量和數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但距離驢肉火燒產業的提升,還有一個門檻,存在于火燒本身。
驢夠了,火燒卻不夠
火燒這種面食,極大程度上是依靠面點師傅手工制作。手工現做的火燒又香又酥脆,但弊端也很明顯,產量有限,質量也參差不齊。而解決這個難題的,則是一個黑龍江人。和劉增強一樣,黑龍江人鄭丹丹也發現了驢肉火燒產業當中值得做的商機。2017年,她在河間建了個加工廠,買好了設備,打算機械化制作火燒皮賣給全國各地的河間驢肉火燒店。

機械和人工相比,沒有人工的現場把握感受,所以想要媲美,除了面粉、油,水溫是很重要的,把握不好水溫,質量就會大打折扣。于是技術人員開始了研究和試驗,分別用不同溫度的做火燒皮,最終得出水的溫度在10到15攝氏度和出來的面,做出來的火燒最好吃的結論。為了火燒皮標準統一,鄭丹丹給工廠里的每人一把尺子一臺秤,每一步操作都要秤一下量一下,讓每個火燒皮都穩定在85克上下。





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口感和規格高度統一的火燒皮面世,每一個加熱后都能達到“形如書、薄如紙、色如金、酥如雪”的標準,而成本僅是手工制作的一半。經此改革,她的工廠把300多萬張火燒皮賣到全國各地,節約了店面現場制作火燒皮的時間。
驢肉貨源、標準化火燒面皮等難題的解決,讓河間市的驢肉火燒產業規模獲得極大的發展。現在,河間驢肉火燒行業每年消耗的驢高達十萬頭,有力推動了整個養驢產業的發展,河間市人民也要力爭把河間驢肉火燒打造成我們民族品牌快餐店的典范。


作者:小富
發展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仔豬什么時候斷尾好?斷尾方法有哪些?
城鄉融合發展促農民農村共同富裕
長三角扎實推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田間冷庫助力鄉村產業蓬勃發展 各地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
培厚影視劇高質量發展土壤 業界共話精品創作與傳播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十年,總書記這樣勉勵企業高質量...
【在希望的田野上】上猶這個地方的紅薯迎來大豐收,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