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6 11:34
湖北蘄春縣第十干部學堂第3期培訓班由該縣生態環境分局主辦。8月19日,蘄春縣生態環境分局、縣政務服務和大數據局、縣工業經濟聯合會、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聯合組成的第十干部學堂第3期培訓班在該縣生態環境分局開班,來自4家單位近100人參加此次集中學習活動。

該縣第十干部學堂第3期培訓班,內容重點學習《長江保護法》。從回顧《長江保護法》的制定過程,到立法與實施過程,系統地進行了學習、解讀、講解。長江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圖騰之一。但是,今天的長江“病了”。
長江流域,部分水系斷流、河湖生態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洞庭湖、鄱陽湖頻頻干旱見底;一些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急劇下降、棲息地和生物群落遭到破壞;岸線、港口亂占濫用問題突出。因此,急需一部法律來保護我們的母親河!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在專家學者的支持下,在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下,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主線的《長江保護法》誕生,該縣通過以學習等多種形式,讓大家學習、了解這部新頒布實施的《長江保護法》。
長江全長63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全流域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近20%,沿線11省市的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超過45%。長江流域具有完備的自然生態系統、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全國1/3的水資源和3/5的水能資源。
《長江保護法》的制定出臺,是為了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促進資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態安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長江保護法》融合了長江流域作為自然地理水文單元和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雙重屬性,同時突破行政區劃管理的桎梏,將“長江流域”由自然流域拓展為社會和法律流域。《長江保護法》適用于長江經濟帶11省市的全部行政區域,還適用于長江流域其他8省市相關縣級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各種生產生活和開發建設活動。
《長江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還包括統籌協調、科學規劃、創新驅動和系統治理,為參訓學員進行專題講授《長江保護法》。

學員們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長江保護法》,為子孫后代留下好的生存環境,為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作貢獻。(記者 詹鈞名)
湖北蘄春縣政協主席在吳莊社區督辦疫情防控等工作
“湖北工匠杯”家畜繁殖員職業技能競賽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
傳統村落保護宣傳活動在京啟動
找水、穩產、保電——湖北抗旱保秋糧一線速寫
夯實民生之本 增進民生福祉——“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
湖北秭歸:橘農開展生產自救 抗旱保收
逐夢田野 做新時代的菜農—— 記重慶市璧山區新芽種植股份合作社...
科學工作者在青藏高原開展相關研究,保護高山植被過渡帶—— 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