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11-16 19:02
立秋時節,遠眺貴州省修文縣,一簇簇小康房依偎在連綿起伏的山巒中,一顆顆獼猴桃掛滿枝頭隨風搖曳,溫婉恬靜的湖中倒映著青峰、白云,蟬唱、鳥鳴匯成的交響樂此起彼伏……
自入夏以來,修文縣的綠水青山成為不少游客納涼首選地。優質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游客在此縱享清涼,“涼資源”變身“熱產業”,村莊變美了,農民更富了。
“幸福民宿”迎來避暑熱潮
“這里住宿環境好,負氧離子較多,生活節奏舒適,感覺很愜意?!眮碜酝獾氐挠慰陀嘞壬f。
距離修文縣城3公里左右的陽明洞街道幸福村是一個苗族聚居村寨,當地村民依托生態環境優勢、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民宿經濟,走出了一條“民宿興村”的綠色致富路。
“我們這里環境好,空氣清新,適合發展民宿業。”2017年,村民王有福從外地“取經”回來,將自己家房屋改造成含餐飲、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貴陽福雅民宿”,成了幸福村避暑產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看到王有福家民宿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附近村民有樣學樣,將閑置農房重新盤活,進行庭院改造,增添綠植、翻建房屋、裝修設計……自建房搖身一變竟也成了錯落有致的民宿小屋,干凈整潔的道路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蔭環繞下的茉莉、月季等花卉競相綻放,生機盎然。來自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游客對此稱贊不絕。
目前,幸福村共建設鄉村民宿33戶,其中正常經營23戶、在建10戶,一次性可接待游客500余人。
前兩年,僅兩月時間,“貴陽福雅民宿”接待避暑游客40余人次,旅游經濟收入高達50多萬元。民宿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當地群眾家門口就業。村民楊梅每天在這里打零工,每月可以賺到2000多元的工資。
隨著避暑旅游不斷“升溫”,避暑產業不斷“成型”,該村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民”模式,進一步整合優勢資源,民宿經濟得到較好發展,就業機會不斷增加,村民熱情高漲。
借鄉村振興“東風”,幸福村的旅游訂單絡繹不絕,村民“幸福”生活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紅色旅游飯”越吃越香甜
走進修文縣六屯鎮大木村,青山如屏,鳥鳴如琴,古銀杏樹群沙沙作響,波光粼粼的金葉湖面映照出滿屏翠綠。湖南、廣州、重慶等地的游客躲避“熱浪”而來,感受這“清涼一夏”。
紅軍長征經過修文時,曾在大木村宿營、召開軍事會議,制定并部署佯攻貴陽的軍事計劃,同時,還在村民家的墻上寫下“紅軍是干人(窮苦人)的軍隊”等紅軍標語,為當地村民留下了寶貴的紅色資源。
“早上到金葉湖散步,晚上到紅軍廣場跳舞,中午就在庭院中和大家一起品嘗美食,感受清風拂面的涼爽,領略天然氧吧的自在,主人家很熱情,我們也很開心!”避暑游客戴兵躺在吊床上悠閑地說。
作為“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民族特色村寨”“貴州省最美紅軍村落”“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大木村依托當地涼爽的氣候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每年六月到九月,都有四五百名外地“候鳥型”游客慕名前來,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飯”。
“我家才開業兩三年,今年就有30多位客人在這里吃飯、游玩、住宿,毛收入預計能有10萬元??腿艘荒瓯纫荒甓?,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哩!”大木村明艷客棧負責人張明一邊擺放餐具一邊高興地說道。
“我們村有13家精品客棧、2家精品酒店,可提供床位1100余個,露營基地也吸納了不少游客。他們來到這里不僅能感受到涼爽,還能感悟紅軍長征精神,既修身又修心?!贝竽敬妩h支部書記李紅林說。
近幾年,隨著當地紅色文化名片不斷擦亮,一年四季前來大木村開展黨建活動的研學、旅行團隊也是絡繹不絕,平均每年達10萬人次以上,為當地群眾創造了更多增收渠道。
“賣風景”富農家
熙熙攘攘的避暑游客穿梭在折溪村的田間小路上,寧靜的夏天突然熱鬧起來,民宿生意也火爆起來。在折溪,“賣風景”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我已經連續五年都和三五好友來這里享受田園風光,這里生態環境好,區位優勢獨特,每天早晨起來沐浴在鳥語花香里,舒服得很?!敝貞c游客王先生說道。
折溪村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發展定位,全力打造休閑避暑納涼勝地,形成了“春賞花、夏避暑、秋摘果”的全產業鏈條,帶動當地住宿、餐飲、農產品銷售一體化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鏈不斷延伸。
2020年,折溪村被列為貴陽市“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試點村。該村通過做強第一產業、做優第二產業、做活第三產業,推進農業產業接二連三,推動農旅融合,讓農田變景點、農房變民宿、鄉村變景區,不斷匯聚人氣、激活商氣,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折溪村一直以來都在探索產業發展道路?!艾F在我們村有近3000畝的金秋梨、7000畝左右的獼猴桃,3家農家樂,21家鄉村客棧,年均吸引周邊地區避暑游客1200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累計300萬元左右。”提及折溪村的產業發展,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云貴難掩自豪之情。
“這里村莊干凈,道路寬敞,還可以采摘水果,真是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明年我還要帶著全家人一起來?!眮碜灾貞c的游客劉先生說。
隨著“涼資源”不斷“提溫加熱”,當地村民紛紛回鄉創業,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打造出集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餐飲住宿、綠色采摘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示范區,帶動周邊農家樂發展,促進30余人就業,帶動農戶增收60余萬元。
江蘇泰州大泗鎮 三產融合助推富民產業升級
中柬推動農業合作,燕窩、榴蓮和胡椒有望早日輸華
鄉村產業該怎么幫 廣東企業多維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調查
農業科學家為實現農業現代化貢獻力量
鄉村產業該怎么幫——廣東企業多維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調查
新時代的“新農人”:發展“立體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重磅!近十年我國農業科技的30個標志性成就公布!
農業機械化管理司部署“三秋”農機安全生產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