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 2022-09-22 10:58
走進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發展河鄉勐乃村荒壩村民小組,金燦燦的稻田映入眼簾,微風吹過,稻浪翻滾,繪就了一幅豐收在望的田園畫卷。“今年我們一共種植水稻450畝,水稻長勢喜人,計劃8月底開始收割,預計可收獲稻谷135噸。”荒壩禾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張改高興地說道。
荒壩組以前種植傳統水稻,由于地處冷涼山區,土壤肥力差,水稻畝產量較低,甚至無法滿足群眾的基本口糧。近年來,荒壩組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盤活土地資源450畝,于2015年開始推廣種植了優質粳稻云粳37,畝產量從以前的180公斤左右提高到300公斤,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發展、產業興鄉富民的新路子,促使荒壩向“歡”壩轉變,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為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荒壩組積極探索“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稻田養鴨等項目,成立荒壩禾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標準化稻米加工廠,并于2021年初順利打造成為綠色食品牌市級產業基地,實現了產業多元化、收入多樣化。同時,發展河鄉引進云南滇雪糧油有限公司結對幫扶荒壩村民小組,解決市場價格和銷路難題。2022年,預計荒壩禾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町稻香”優質稻米經濟總收入達101.25萬元,畝產值2250元。
如今,荒壩組從耕地、插秧、收割到烘干,基本實現水稻種植生產全程機械化,走上了大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之路,實現可持續性的“靠山吃山”,群眾的“錢袋子”變得更充盈。
貴州務川縣蕉壩鎮農田建設與農業機械化有機結合
新標準實施 有機水溶肥料又添“新成員”
郴州市蘇仙區:農文旅有機融合 促進鄉村振興
水稻機收大比武 減損節糧論英雄
眉山青神:水稻豐產收割忙 顆粒歸倉奏“樂章”
水稻遭遇高溫熱害咋補救
鹽堿灘“種”出吉林水稻第一縣
水稻高溫熱害的農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