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電子版 2022-11-26 18:41
原標題:“輸血”“造血”并舉 理念模式煥新——農行浙江分行對口幫扶四川涼山州探索
農行浙江分行引入的浙江企業正在涼山州收購當地所產茭白。
“許多工作組都是履行義務,頭腦里沒有思路,到了時間就拍拍屁股走人。像浙江工作組這樣研究問題、進入角色的真不多。”談起農行浙江分行這三年來對四川涼山州的幫扶,80多歲的農行涼山分行老行長阿卓哈布贊不絕口。
阿卓哈布是彝族干部,1985年農行涼山分行恢復成立后,就一直擔任領導職務。盡管已退休多年,但他在當地“耳目眾多”,消息靈通,浙江工作組踏實的工作作風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阿卓哈布看來,銷售多少農產品、到位多少幫扶資金,固然值得推崇,但要真正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像浙江工作組這樣幫著抓產業。“只有產業興旺,鄉村發展才可持續。”阿卓哈布結合自己對彝族地區產業發展的理解對記者說。
農業產業引進瞄準高效
四川涼山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因為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因素,17個縣市中,一度有11個是深度貧困縣。盡管2020年整體擺脫了貧困,但涼山州的經濟發展仍然十分緩慢。
2019年5月,農行浙江分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正式進駐涼山州。調研發現,無論平壩還是山區,涼山的農業產業都十分傳統,除了陸稻就是老玉米、土豆和雜糧,祖祖輩輩種了幾百上千年,要想致富實在是前途渺茫。
“浙江走的是高效生態農業之路,千斤糧、萬元田是家常便飯。浙江的產業、經驗、模式,豈不正好能跟涼山發展形成互補?”工作組組長閔云忠一開始對涼山一無所知,但經過調研,很快明確了發展思路:無論哪個產業,一旦發展成熟,就將外溢擴大規模,這恰恰是涼山發展產業最需要的。
但閔云忠更明白,農業產業日趨市場化的情況下,必須在引進產業的同時,引進經營理念、經營模式,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茭白是浙江高效農業的代表產品,畝均效益十分顯著。阿卓哈布得知浙江工作組進駐涼山,就將閔云忠帶往喜德縣,希望喜德也能發展這一產業。
閔云忠立下軍令狀:一定把事情辦好!當天,他就約請浙江朝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前來考察,與當地訂立了種植包銷協議。公司了解到會理茭白已漸成規模,但對病蟲害束手無策,就又到會理投資建立了一家“植物醫院”,為當地茭農提供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專用肥料和農藥。三年來,公司累計采購茭白1.8萬多噸、銷售額近1.08億元。經其技術指導的茭白,產量和價格第二年就翻了一番。
除了茭白,工作組還根據涼山的地理氣候特點,將浙江湖州等地具有比較優勢的葡萄、白茶、湖羊、繅絲等產業引入當地,通過“公司+農戶”“土地流轉+租賃”“產業+金融”等多種模式,推動產業落地生根。
據了解,三年來,浙江工作組引進14家農業企業,不僅具有高效特點,大多還有新的經營思路。這種全方位的引進,一方面大大增強了涼山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開闊了涼山鄉村發展的視野。
一家核桃深加工企業的故事
6月23日,記者來到涼山億豐油脂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張建國一見面就激動地說,他要把企業食堂里的專用包廂命名為“云中廳”,以紀念閔云忠對企業所做的貢獻。閔云忠連連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
原來,核桃是涼山州的主導產業,規模達到1200萬畝。但規模上去了,效益卻下來了。原來賣10元一斤的核桃,現在跌到了五毛錢,以致成熟季節,核桃掉得漫山遍野都是,卻無人揀拾。
涼山核桃產業何去何從?
2019年5月,時任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的周慕冰來到涼山。當地農戶當著他的面,訴說了核桃滯銷的難處。周慕冰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剛剛到涼山掛職的閔云忠:“你們浙江來的動動腦筋,浙江解決不了,由總行來想辦法。”
浙江人從來都是雷厲風行。20天后,閔云忠就召集了8家相關企業前來涼山考察。這里面有家名叫“國豐油脂”的浙江省農業龍頭企業,當時就動了心:涼山核桃盡管管理粗放,導致品質下降,但畢竟在油料版圖中,核桃油以其獨特功能占有相當優勢。加上當地資源豐富、勞動力富裕,只要產品營銷得法,通過這一深加工項目的落地,不僅能夠讓農戶增收,還能夠打通產業鏈,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
選地、規劃、建設,2020年11月18日,一家名叫億豐的核桃油加工企業終于在西昌破土動工。沒有紅地毯,沒有領導剪彩,有的只是一條橫幅、幾面彩旗。張建國將開工儀式的預算,全部捐給了50名貧困學生。
2022年1月,“億豐油脂”正式投產,當地核桃收購價也漲到3元到5元不等。據悉,企業兩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可以消化涼山州將近一半的核桃產量。
“半年多時間,我們企業的產值已經達到3000萬元。接下來,我們將集中精力,突破品牌營銷瓶頸。”讓張建國感到意外的是,涼山彝族百姓平時吃的都是菜籽油,而整個涼山的油菜播種面積只有10多萬畝,他的核桃油恰好可以填補菜籽油嚴重短缺的當地消費市場。
創新就像空氣和水
與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相比,涼山社會生產力發展較為緩慢。一些發達地區司空見慣的做法,對涼山而言,可能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金融是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血液,而工作組恰是金融系統“出身”,因此,利用金融方面的專業所長,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就成了題中應有之義。
工作組進駐后,打破涼山按部就班、一家一戶放貸的傳統做法,不僅引入浙江的創新思維、業務經驗,協作制定了《農行涼山分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扶貧貸款管理辦法》,成功落地一大批項目,大大推動了當地的業務進展;同時,還更新理念,針對優勢農業產業如涼山核桃、會理石榴、雷波臍橙、鹽源蘋果、美姑牛業等,推出專項特色貸款,進行金融服務的批量導入。
“以前農戶個人貸款較多,額度偏低,滿足不了生產發展需求。而作為生產主體貸款,不僅需要擔保、而且手續煩瑣。我們因地制宜,推出‘石榴貸’‘煙葉貸’等特色貸款,基本解決了產業發展的資金需求。目前,西昌、冕寧等地葡萄規模日趨擴大,我們正在考慮設立新的特色貸款,助推產業加快發展。”閔云忠說。
通過項目創新、制度創新、理念創新,農行涼山分行的存貸款規模很快上升到全省農行“老二”的位置;2019年到2020年,連續兩年年度綜合績效考核位列全省農行第一名。這一快速且巨大的變化,讓許多人感到難以置信。
對浙江人而言,創新就像空氣和水,已經成為工作中須臾難離的市場要素。這種創新不僅表現在金融助推產業發展上,也體現在引進企業的運作模式上。
紹興漢西時裝有限公司業務在浙江一直順風順水,但近年來,勞動力短缺越來越嚴重。而涼山昭覺縣城5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則急需解決“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雙方表面看合作前景很好,可考慮到前期投入過大、風險難控,投資方一時舉棋不定。
工作組為此多次與昭覺縣有關部門溝通協調,最后達成解決方案:當地國有資產有限責任公司投入2000萬元,負責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投資方向地方政府租用廠房和設備,其他團隊組建、人員培訓、流動資金、生產管理、產品銷售等后續問題均由投資方解決。
2022年4月14日,昭覺縣沐恩邸服裝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產。該項目投產后預計年產值8000萬元以上,并解決易地搬遷扶貧戶1000多人就業,真正做到了地方政府、投資企業、當地百姓“三贏”。目前,企業信心滿滿,還要“呼朋喚友”,將更多的浙江服裝企業引到當地,實現“組團發展”。
呂忠梅: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各個方面
多措并舉 抗旱保豐收
浙江諸暨市:強村公司培植“造血功能”
天津多措并舉強化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聚焦鄉村振興 情系“三...
“湖南模式”展現勃勃生機
完善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 促進黑土地綠色可持續發展
引水疏渠打井——安徽多地多措并舉抗旱保苗
萬民鄉多措并舉抗擊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