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22-11-16 17:52
仲夏時節,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八家子鎮,道路兩旁矗立的“桑黃小鎮”展示牌格外醒目。一棟棟桑黃大棚里,整齊擺放的深棕色菌段上,長著形似人耳的金黃色桑黃。
桑黃,又稱“森林黃金”,這種因寄生于腐爛桑樹而得名的真菌,以其重要的藥用價值自古以來備受追捧。近年來,延邊地區的廣大農民將桑黃從森林“請”進了大棚。溫度、濕度、菌袋配方……經專家指導,在一次次試驗之后,終于成功栽培出了“森林黃金”。

2020年6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八家子鎮南溝村的桑黃栽培大棚。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八家子鎮黨委副書記王世明介紹,八家子鎮地處海蘭江中游,平崗平原上段,區位優勢較好,環境無污染,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具有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桑黃繁育生長的黃金地帶。
“像這樣的新興產業,后續產業鏈有巨大發展空間。如果把桑黃產業做大做強,會拉動全鎮的經濟發展。”王世明介紹,“但是,由于之前缺少發展資金,該項目一度被擱置。”
2018年,隨著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開展,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與和龍市結成幫扶對子,桑黃項目迎來了發展機遇。八家子鎮獲得寧波援建幫扶資金1765萬元,流轉該鎮南溝村、河南村35公頃土地,種植71.8萬袋桑黃,桑黃產業正式啟動。
據介紹,桑黃種植項目實行八家子鎮出“土地+勞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出資金、當地科技公司出技術的開發模式,實現了資金、技術、種植、后期加工、市場營銷的一條龍產業鏈條 ,保障項目全程無憂。
王世明告訴記者,貧困人口年齡大、體弱多病、沒技術等問題,是當年擋在八家子鎮致富路上的一座大山。如今有了桑黃種植基地,村民們有了勞動致富的新機遇。
“年紀大了也沒啥活兒干,一年家里收入只有3000多元,還不夠我老伴吃藥錢。”回憶起以前的日子,年近7旬的南溝村村民徐明福直搖頭。
徐明福曾是八家子鎮1368名貧困人口中的一員。如今,他在桑黃基地負責大棚的通風、噴水工作。“工作不累,還能照顧家里,一年到手1萬多元。年底還有分紅,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他說。
目前,桑黃基地產業收益已經擴容覆蓋到6個行政村,通過向脫貧戶流轉租賃土地、參與運營就業、利潤統籌分配三種方式,有效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近年來,和龍市先后投資2.2億元,建設桑黃大棚1300棟,年銷售收入2.6億元,使6700多名脫貧戶通過桑黃產業分紅增加收入,并吸納500多名脫貧戶就業,走出了一條“育桑黃、木生金”的鄉村振興之路。(圖片來源于新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崇明區以森林為底色發展農業 促進實現鄉村振興
河北正定縣壯大村集體經濟 夯實鄉村振興根基
唐山:開啟“認養農業”新模式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微生物肥料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國網彭澤縣供電公司:靠前監督 助力抗旱保灌潤田間
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首屆高端鮮食玉米產業峰會在黑龍江依安召開
【化州融媒】產銷發力 打造現代農業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