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7 20:06

起鍋倒油是炒菜的第一步,但大多數人都對這第一步一知半解,今天,小科帶你了解食用油的方方面面,讓你以后不再為選擇食用油而苦惱。
人類為什么要吃油?
人體的三大營養素通常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它們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保證機體健康所不可或缺的能量和營養素來源。脂肪大部分都來自于食用油,是我們飲食結構里的營養源和調味劑之一。同時,食用油主要有兩大不可或缺的功能,第一是必需脂肪酸的來源,第二是作為油溶性營養素的介質。

在現在很多研究里,肥胖癥、高血壓等疾病都與高油飲食、反式脂肪酸攝入密切相關,因此就有一部分人身體力行地主張不吃油或少吃油。
專家表示,不吃油或少吃油是不行的,人類最基本的單元是細胞,細胞最外層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膜大概70%以上都是由脂肪酸構成,不同的脂肪酸對我們人體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它是我們人體結構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食用油作為油溶性營養素的介質,少吃或不吃可能也將導致這部分營養物質的缺乏,從而導致其他健康問題。換句話說,吃油是必需的,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怎么合理、健康地吃油,找到有利于自己身體健康的“夢中情油”。
什么是好的食用油?

食用油可分為五大類型:高油酸型(橄欖油、茶籽油、菜籽油),高亞油酸型(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均衡型(花生油、稻米油、芝麻油),高亞麻酸型(亞麻籽油、紫蘇籽油、核桃油),飽和型(動物油、棕櫚油、椰子油)。
好品質的油應當“四高兩低”,也就是油酸高、亞油酸較高、亞麻酸較高、油溶性營養素如植物甾醇等保健成分較高,同時飽和脂肪酸低、風險因子的含量低。
但也要注意,一種油的好壞不取決于最高的指標,也就是說,如果只有單一指標比較高,就不是健康的食用油。
食用油級別越高越有營養?

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對于大多數食用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按照品質從高到低,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等級越高的食用油,精煉程度越高。按照這一推論,是否食用油的級別越高就越有營養,消費者能否按照等級去選用食用油呢?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其實,級別越高的食用油,在加工過程中流失的營養往往越多。雖說精煉加工越充分,越有利于去除毛油中存在的有害雜質,提高食用油的品質,但是在精煉中也同時會去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例如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從營養的角度看,級別越高的食用油,營養并非就越高。
從口感角度說,不同等級的食用油還是有些差別。由于有些級別的食用油經過脫臭工藝,會改變食用油固有的香味。至于說該選用哪個級別的食用油,完全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去選擇。例如,有人喜歡花生的香味,則可以選擇壓榨花生油;有人不喜歡大豆的豆腥味,就可以選擇一級大豆油,而不是三級或四級。
為什么“油要換著吃”?

在很多家庭,通常都是長期吃同一品牌、同一型號的食用油,這種食用方法是否健康成為現在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小科建議大家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第一是這個油有沒有吃得過多;第二是這個油的脂肪酸構成是什么;第三是在脂肪酸組成合理的情況下,整體的膳食怎么樣;第四是這個油的使用方法,煎炒烹炸都是存在差異的,最后當然還需要考慮油的性價比。
因此,一直只吃一款油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需要結合自身和家庭成員的情況進行合理搭配。小科建議,家里可以備不止一種油,用來進行不同的食品加工。例如橄欖油和茶籽油雖然必需脂肪酸含量都非常少,但油酸含量非常高,適用于追求口感的煎炸食用。
用油小建議
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日用油攝入25-30克(2調羹左右)為佳。平時烹飪家常菜時可以盡量使用噴油壺,控制好用量。
2、炒菜時要注意控制油溫。當油面冒大量青煙時,就說明油溫已經非常高,容易破壞食材中的營養物質。
3、如果發現食用油顏色變深,或者有很重的哈喇味,就表明油氧化嚴重,不宜再食用。
4、不要重復利用! 每次炸完食物,都會剩下不少油,直接倒掉可能會覺得太可惜。但油經過高溫之后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氧化物,如果進行二次加熱,會使得致癌物質急劇增加,對身體有害。
《黑土地保護法》重點、亮點看這里
魚塘豐收啦!武城這里的臭水溝大變身!
熱帶水果在這里“扎根”!因“氣候變暖”?
“舍不得這里的鄉親”(新時代·面孔)
色澤鮮亮、有嚼勁,金山這里的“國慶稻”開鐮啦~
個大、皮薄、肉厚!金山這里的冬棗進入最佳采摘期!
在這里讀懂“綠色”“雙碳”
干貨滿滿!看金山這里如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