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9 16:31

千畝百合基地。陳飛 攝
盛夏時節,順天路東線而來,就會與千畝百合不期而遇,這橘色的百合奮力地盛開著,明艷熱情,在綠色為底的廣袤大地上奮力延伸,與湛藍的天際線相接,宛若奇景,引得游人紛至沓來,花海流連,這里就是沽源縣長梁鄉。長梁鄉地處金蓮川腹地,素有“糧倉”美譽,如今又有了一個新的美稱“花卉之鄉”。
與花結緣
長梁鄉與花結緣始于2017年省林草局駐村工作隊的到來。長梁鄉土壤肥沃,大部分土地富含硒元素,多年來形成以有機蔬菜、金蓮花、富硒雜糧等為主的特色種植產業。雖然在特色產業的培塑上始終不遺余力,但長梁鄉黨委卻深知該鄉能持續發展壯大的重點產業不是很多,除有機蔬菜穩步走向提質擴模的正軌外,仍缺乏能促進三產融合的支柱型產業。如何充分利用好資源優勢,找準發展定位,突破農民大幅增收的瓶頸,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當務之急。此時,省林草局駐村工作隊帶來了新思路——種植食用百合。駐村工作隊邀請北京林業科學院專家實地調研,認為長梁鄉氣候冷涼、土壤優質正是食用百合種植的理想之地。“我們長梁鄉是天路沿線重要驛站,種植食用百合,夏季開花可以吸引游客促進旅游業,結果后更是食藥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藥,比較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更加顯著。”長梁鄉黨委書記柳建軍對花卉產業的未來充滿信心。鄉黨委立刻行動,在各方努力下,當年就成功試種了食用百合,2019年開始規模種植80畝,2020年發展到180畝,2021年增加至500畝共11個品種,今年擴增至12個品種近千畝。為了解決食用百合的銷路問題,鄉黨委引進國家林草局百合產業國家創新聯盟。該聯盟依托成員單位的綜合資源優勢,不光可以為農戶提供品種選育、栽培等方面的技術支持,還能提供產品銷售加工渠道,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目前我們的食用百合屬于供不應求,一成熟就被企業收走了。”長梁鄉食用百合種植大戶溫戰友滿懷喜悅,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之前主要種植蔬菜,一畝地收入1000元左右,種植食用百合后一畝地收入4000元左右,今年一共種植1000畝,預計收入可達350萬元,比種植蔬菜翻了好幾倍。產業壯大的成績是喜人的,但要想讓產業發展走的長遠、行的穩健始終離不開黨建這個主心骨。為此長梁鄉黨委把黨支部建在一線、建在田間地頭,“百合花黨支部”應勢而生。“黨支部建起來就是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讓大伙兒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緊緊跟著黨的好政策走。”百合花黨支部書記溫林和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了30畝食用百合,明年計劃繼續擴種100畝,帶動更多農民轉變思路,走上新的致富路。

萬畝花田競斗妍。陳亮 攝
花滿長梁
有了食用百合的成功案例,長梁鄉找到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切入口,鄉黨委有了更深遠的謀劃——將長梁鄉建成沽源乃至張家口地區獨一無二的花卉之鄉,他們要在小花朵上做出大文章。“無論在集體經濟拉動還是在二三產業的帶動發展方面,花卉種植都表現出了無限潛力。”柳建軍帶領鄉黨委,堅持以“花”為題,成立專項考察組,到遼寧、承德地區對鮮切花產業進行觀摩考察,并多方征集專家、技術人員意見,花卉之鄉的規劃框架初步形成。擬定以天路為軸線,輻射帶動發展花卉種植,并劃定種植重點,以食用百合、百合鮮切花為市場供應產品,以萬壽菊、葵花、菜籽等為經濟作物進行大規模推廣,其他花卉作為點綴按規劃實施種植,既滿足“花滿長梁”,也能確保農民經濟收益,實現一舉兩得。規劃有了,剩下的就是團結一心擼起袖子加油干。積極跑辦多方籌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容貌……鄉黨委帶領全鄉群眾干勁十足,在建設花卉之鄉的路上越走越堅定。截至目前,全鄉花卉種植工作已全部完成,共計1.69萬畝,另有現代化采摘大棚項目已進場施工,建設鮮切花冬暖棚8座,可提供百合及金絲菊等花卉產品25萬株,首批鮮切花將于國慶節期間上市,并完成了花卉展示中心改造建設工作。同時借力花卉產業發展旅游業,修建通道美化小花池347個,游園及長廊30處;新建占地150畝的“生態公園”1處,占地35畝的百合花網紅打卡、婚紗攝影勝地1處,兒童動物園1處,新建民宿8套。與此同時,鄉黨委進一步完善長梁新村社區聯合支部建設運行水平和支部功能分解,積極推進“百合產業黨支部”、“民宿旅游黨支部”等功能黨支部建設。緊緊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目標,重點依附花卉產業增加創收,以大石砬為代表培育7000盆盆景百合實現村集體經濟大幅增收,其他村利用閑散用地種植萬壽菊增加村集體經濟。2022年大石砬村集體收入將突破150萬元,其他村均超過10萬元。
不止于花
以“花”入題,卻并不止步于花。長梁鄉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創新性地制定了以“一帶、兩園、三區”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規劃。“‘一帶’就是高標準規劃建設以草原天路為軸線的花卉種植旅游示范帶;‘兩園’是以大石砬為中心的精品百合種植示范園,以興隆堡為中心的特色中藥材種植示范園;‘三區’是以南灘為中心的傳統旱作雨養種植核心區,以工農為中心的精品有機蔬菜種植示范區,以長梁為中心的特色富硒作物種植引領區。”站在這片沃土之上,柳建軍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明天。

閃電河鄉菜農正在收獲大白菜。陳亮 攝
因地制宜是長梁鄉規劃中最重要特色。除了花卉相關產業外,長梁鄉將興隆堡作為旱作雨養示范區中心村,輻射南灘、韭菜溝、平頭梁等村,重點以發展金蓮花、赤芍為主的中藥材特色種植以及蠶豆、馬鈴薯、大白菜旱作種植,目前共有金蓮花650畝,赤芍200畝,旱作馬鈴薯、蠶豆、大白菜等農作物8000畝。狐貍溝與工農村作為精品有機蔬菜種植示范區的核心村,重點主攻有機蔬菜種植,現已完成有機認證400畝,園區整體升級建設已完成,預計年產有機蔬菜1600噸左右,年產值3000萬元。后長梁承擔了富硒作物種植示范帶動及花卉之鄉入口形象展示任務,年內完成富硒燕麥種植5000畝,同時依托寶洲牧業發展食用菌實現分紅收益,幫助群眾快速增收。在做好富硒燕麥種植的基礎上對該村周邊進行重新規劃,建設游園、花卉標識,并用花卉、喬木等進行了全面綠化美化,現已全部建設完成。同時探索以通過資產、分布式光伏收益、盤活集體資產資源及特色產品銷售收益等方式幫助各村持續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花滿長梁,香飄萬里,長梁鄉正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來源:張家口日報
福建壽寧縣——黨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
臨邑縣:辦好民生實事 提升幸福指數
喜迎二十大|引出溶洞水 澆灌干旱村
【喜迎二十大】慶豐收、迎盛會,東安好“豐”景
慶云縣嚴務鄉:“黨建書吧”溢書香 精神糧倉“富”起來
喜迎二十大丨黃河水,如何做到“一滴不浪費”
以奮進新征程的狀態和苦干實干的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抓政策落實 抓工作落實 抓行動落實 青海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