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06:01
近年來,白泥井鎮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目標,逐漸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村民實現家門口打工
金秋時節,白泥井鎮海留樹村萬通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里,村民們正在地里忙著給百合除草。萬通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占地面積8100多畝,種植面積達到了5500畝,從今年春耕以來,不少村民們都來到這里打工,對他們來說,在本村干活,既可以照顧到家里,工資收入也還可以,是個兩全其美的事情。“我是本村的村民,在這里務工一年多了,一個月收入在4000元錢左右。”海留樹村村民藺四說。
工人們在給百合除草
據了解,萬通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是內蒙古自治區及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經營項目主要包括種植、養殖、農畜產品加工、農牧業科技成果開發、新技術引進示范與推廣、農牧業科技咨詢、農業采摘及觀光旅游、餐飲住宿、景區管理、會務服務等。園區今年共種植辣椒500畝,和中華現代農業采用裸播淺埋密植播種技術合作種植玉米2000畝,實施大豆套種玉米870畝,采用“2+4”模式種植玉米試驗田1280畝,食用百合試驗示范種植550畝。該園區可以為當地近百名村民提供就業崗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品牌打造 做靚特色農業
采摘貝貝南瓜、裝箱、打包……在侯家營子村貝貝南瓜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一箱箱包裝完畢的貝貝南瓜被工人們裝車,準備發走。
近年來,白泥井鎮大力實施品種工程、品質工程、品牌工程,著力打造白泥井鎮品牌,積極引進培育優質新品種作物,加強地標產品認證和管理,深入探索農產品區域發展道路,加快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立足農業資源優勢,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電商助農戰略,以區域公共品牌為龍頭,帶動引領全鎮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形成合力、抱團發展,整體提升農產品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并暢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綠色、健康、安全、實惠的特色優質農產品。
貝貝南瓜、農村糜米、黑小麥面粉、“黃金”谷米……一些充滿“泥土”氣息的特色農產品品牌相繼被納入“黃河幾字灣”區域品牌,年內品牌銷售額達到了170余萬元。
“三堆”不見了 鄉村變美了
“前幾年,村子里房前屋后垃圾堆隨處可見,衛生差得很。”談起過去村里的環境衛生,白泥井鎮侯家營子村村“兩委”委員馬二勇連連搖頭。
馬二勇說,侯家營子村以種養植業為主,長期以來,村民生產生活造成的“糞堆”“柴堆”“垃圾堆”等隨意堆放,一到刮風下雨,遍地垃圾,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
今年,白泥井鎮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為目標,在全鎮范圍內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通過加大整治力度,農村環境面貌明顯好轉,基本實現了視野范圍內無垃圾。

此外,侯家營子村榜樣超市還制定了“一月一巡查、一季一兌換、一年一獎懲”工作流程,由網格員每月定期對村民家門前、室內、院落進行評比公示,村民可以通過評比積分,換取生活物品。
“評比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要引導村民轉變生活觀念,養成注重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馬二勇說。
如今,走在侯家營子村,水泥路面寬闊整齊,道路兩旁干凈整潔,村民房前屋后整齊有序,以前的“三堆”不見了,鄉村變美了。

來源:鄂爾多斯融媒
怒江建筑產業園:引來鄉村振興活水源頭
喜迎二十大|沽源長梁鄉:黨建春風吹來“花樣幸福”
新疆焉耆:抓實“葡萄產業人才隊伍” 助力鄉村振興
【清涼咸豐】山河已秋!“畫”里的鄉村上線最美秋色
退役軍人繆海洋:讓鄉村更美更富就是我的力量源泉
鄉村振興丨洪江貢米稻谷黃,機械收割“豐”景好
鄉村振興|山東高青:黃河岸邊荷美蝦肥旅游興
福建壽寧縣——黨建引領鄉村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