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1 02:29
金秋時節話豐收,五谷香自稷山來。9月17日至18日,由山西稷山縣委、縣政府主辦的第二屆后稷論壇在山西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馬培華及其他國家、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應邀出席論壇開幕式并參加其他活動。

稷山是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特別提到“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近年來,稷山縣委、縣政府牢記領袖囑托、矢志感恩奮進,以建設“六個基地一座名城”為目標,堅持推動后稷農耕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推進一二三產綠色循環融合發展,邁出了全方位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舉辦后稷論壇,目的是搭建起深度研究后稷農耕文化的平臺、各方人士合作發展的平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增強文化自信的平臺,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合力、推動發展。
馬培華指出,稷山是農耕始祖后稷故里。希望稷山縣委、縣政府在舉辦兩屆后稷論壇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扛好傳承弘揚后稷農耕文化之責,推進后稷農耕文化研究向縱深拓展,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切實把后稷農耕文化傳承好、利用好,把后稷故里建設好、發展好,并以農耕文化為紐帶,以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使命,走出去加強農耕文化交流學習,在互學互鑒中奮力譜寫新時代的農耕文明新篇章。

第二屆后稷論壇以“探源農耕文明·推動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幕式上,在觀看稷山形象宣傳片后,開場鑼鼓《鼓舞新時代》、原創歌曲《五谷香自稷山來》和國家級非遺“高蹺走獸”表演等極具特色的文藝節目精彩紛呈,展現了后稷兒女建功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的豪邁氣概。



在稷山Vl、“稷山四寶”LOGO、“稷山四寶”吉祥物發布會環節,與會領導嘉賓共同摁下稷山ⅤI發布啟動鍵,同時“稷山四寶”吉祥物精彩亮相。現場播放了相關設計解讀專題片,讓與會人員透過這些全面升級的“稷山符號”進一步了解稷山深厚的人文底蘊。

在“稷山四寶”進龍城暨招商引資合作項目簽約活動環節,稷山縣與中國農業出版社、山西財經大學創業學院、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運城市分行、山西振東集團等12家單位,現場簽訂了后稷農耕文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縣校合作協議、政銀戰略合作協議、中藥材種植及深加工等12個合作協議和項目,投資總額達29.8億元。

在稷山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高端智庫咨詢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結合各自工作領域,共同探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稷山突破發展瓶頸的具體路徑。十三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李春生發言時指出:“農業品牌打造要做到長期堅持。稷山縣要打造知名特色農產品品牌,一是要培育、引導好品牌農業建設主體,讓企業真正成為品牌農業建設的主角;二是要靠科學創新,靠技術來推動品牌建設發展;三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恒,用心用力把農業品牌打造好。”

在第四屆后稷農耕文化研討會上,中國先秦史學會、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山西大學等院所和高校的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研討。大家一致表示,深入研究后稷農耕文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論述的具體舉措,將從多角度發力,對后稷農耕文化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基本圖景以及演進路徑深入研究,弘揚傳統文化,推動鄉村振興。其間,該縣向與會專家學者贈送了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后稷文化論集》、與山西考古研究院簽訂了在稷山開展文物系統調查意向合作協議、發布了《第二屆中國.稷山后稷論壇(太原2022)宣言》。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崔俊俊認為,稷山東渠遺址所處的時期恰好相當于后稷文化時代,這對深入挖掘后稷文化內涵提供了難得的考古材料。遺址發現大量的動植物遺存,表明這一時期已經有比較發達的農業生產活動,是“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農耕文化的考古學實證。
稷山縣委書記吳宣表示:“以這次論壇為契機,我們將繼續擔當起弘揚后稷農耕文化的歷史重任,堅定文化自信,豐富拓展提升,在傳承發展后稷農耕文化上堅定執著、不懈奮斗。期盼各位專家學者在后稷農耕文化研究領域能有更多新成果,期盼各部委各單位能夠繼續在政策、項目、資金上支持稷山,期盼各位新聞媒體朋友持續關注稷山、宣傳稷山,期盼各位企業家多到稷山考察走訪、投資興業。”

農視網記者:王潤楠
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支撐農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新”面貌|葡萄產業促增收 農戶種出好“錢”景
吉林通榆: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鄉村振興探索之路
【鄉村振興進行時】民政鎮大力發展畜牧產業促民富助振興
錦州市委組織部推動“三個轉變”—— 依托信息化助力新時代組織...
穩預期保生產—— 開原市舉辦第二期政企面對面主題活動
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看尚義】打造白羽肉雞全產業鏈 注入鄉村振興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