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3 21:34
沿著露天礦生態公園的環湖而上,看著密植的樹林中鑲嵌著的好心湖在陽光透射下顯得藍綠如同寶石碧玉,一路上經過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優美舒適的油甘窩村、上洞村、譚屋村、洪山村、天安村、牙象村、白土村,不時有白鷺從大地藝術公園的天空上劃過,路旁的果蔬水稻旺盛生長……這里,就是茂南區重點項目之一、鄉村振興綜合利用項目——環好心湖鄉村振興示范帶(油城墟)的沿途景象。

金塘鎮街道外立面改造施工現場。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顏東攝
記者了解到,位于茂南區金塘鎮的“油城墟”是我市“百墟千村振興計劃”中展現油城文化的重點建設項目,依托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以環湖觀光火車為線,串連七村振興發展,綜合資源打造的茂南區嶺南特色精品村、鄉村振興新樣板。露天礦是靈魂,金塘是初心!守住靈魂,不忘初心,是本項目策劃的首要原則,也是項目的意義所在。
房屋整體風貌提升人居環境再上新臺階在金塘鎮的街上,記者看到道路兩旁的建筑搭起了腳手架,工人們冒著烈日在為該鎮沿街房屋、商鋪做整體風貌的提升。
“油城墟這個項目,是以‘油城’為主題打造區域鄉村振興的核心,一方面滿足各村基礎配套,另一方面提升區域認同感。”該項目工程師馮權軍告訴記者,油城墟主要從既有的城鎮主干道路黑底化、對金塘鎮主入口道路進行擴建、鎮街主干道路、內街沿街房屋外墻升級改造、濱河路籺街商業打造這幾個方面進行升級改造,“預計今年年底整個南線的工程就能完工,到時候游客就能乘坐著觀光小火車一路觀光了。整個工程完工,預計要到明年六月之前,那時候的金塘鎮將會更加熱鬧……”
“有煉油的地方就有火車”,火車是露天礦開采年代的一個重要“信物”,因此,項目“重修”茂名露天礦的一條鐵路,并且以“1958”命名該列車,既能作為連接景區的交通工具,也作為連接過去回憶的載體。1958號蒸汽火車是整個油城墟項目“一路一帶一核七村”的空間形態結構,其中“一路”就是環湖觀光火車軌道作為本項目拉動產業和串連各村的“亮點動作”,油甘窩村原茂峰陶瓷廠為起始站點,經過上垌村、譚屋村、金塘鎮總站、洪山村、天安村、牙象村、露天礦等站點,總里程長度約22公里,其中南線約7公里,北線約15公里。
“‘一帶’,是環湖鄉村田園景觀帶觀光火車軌道沿途穿過藝術稻田、湖泊、樹林、菜園、莊園,為乘客展示鄉村振興的豐碩建設成果。‘一核’就是以金塘鎮為核心,串聯起其他七個村子。”馮權軍指著已經開始挖掘地基的濱河路籺街說,籺街就是以后油城墟項目里的核心,“這里將匯聚我們茂名‘籺’文化的精華,以騎樓的形式,展現出不一樣的茂名‘好心文化’特色。”
“我們群眾當然是舉手歡迎的,這樣的好事盼都盼不來啊!”金塘鎮居民江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沿街風貌提升了,這就能吸引游客過來,經濟就能發展,“我們肯定是大力支持的!”
金塘鎮居民鄒女士說,經過一系列的人居環境整治,金塘鎮街的人居環境是越來越好了,“隨著房屋風貌的提升,以后看起來都會賞心悅目的。”
記者看到,金塘鎮街上已經有幾棟樓房完成了整體風貌提升,嶺南式的建筑風格,十分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粉墻黛瓦的一致風格確實看得讓人心曠神怡。
村史館塑造鄉村文化微型加工廠助力產業振興“我們還會在金塘村、譚屋村、油甘窩村等鄉村打造村史館,塑造每一條村的鄉村文化。”馮權軍告訴記者,村史館能很大程度上接受每條村子的來歷,比如油甘窩村的原址在露天礦內,后來整體搬遷為開礦讓路,采礦時期是油礦外運的鐵路交通樞紐,于是油甘窩村就能以此為契機,打造茂名工業(鐵路)文化遺產,在村史館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記者了解到,不僅僅是村史館,每條村都還將建設微型加工廠(產業園),通過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結合農業觀光體驗,挖掘主題產品特點及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園主題文化。微型加工廠(產業園)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形成產供銷的小型閉環,就地深加工、產地直供模式,實現地產地銷。
“鄉村振興,說到底還是產業的振興。”馮權軍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用油城墟這個項目,把茂南區鄉村振興打造一個示范帶,讓鄉村振興可以實現長效化!”
油城墟項目,一個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的茂名樣板,將以點帶面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通過墟村聯動,以點為基、串點成線的茂南區鄉村振興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記者鄧暉暉 實習記者林伊雯 通訊員鄧燕敏)
重慶酉陽鄉村: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
架起“就業橋”,助力振興路——重慶開州多舉措保困難群體就業見...
市委組織部“三好”工作法 激勵第一書記在鄉村振興中發揮外腦作
“背簍少年”走紅—— 讓鄉村孩子有更多方式打開未來
陜西石泉縣:建好美麗鄉村路 走上旅游致富路
大學辦在鄉村 人才扎根基層 產業共富鄉親
甘肅環縣 安掌村有了數字鄉村云平臺
因地制宜創新網絡為數字鄉村夯實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