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 2022-09-27 12:32
金秋九月,烏蘭大地到處是繁忙勞作的景象。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圓山村的蓋碗茶生產車間里,村民們身著統一的工作服,精心挑選備料,分工明確、忙碌有序。
枸杞、菊花、姜片……車間的商鋪柜臺上,鋪滿了各式各樣的蓋碗茶產品,棕色的普通包裝為超市、商鋪零售產品,綠色和紅色的禮盒包裝則被送往景區、酒店的特產專柜。
村里辦蓋碗茶廠,這還要從2021年說起。在一次縣上組織的考察活動上,一種生產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的蓋碗茶加工產業讓圓山村的村黨支部書記馬軍國印象深刻。
村黨支部書記馬軍國是村里第一個站出來吃“螃蟹”的人,也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走馬上任的第一年,就帶頭進行村集體經濟改制,讓村民們入股村里的慶祥養殖合作社,每年實現34000多元的分紅,打破了村集體經濟為“零”的歷史。
圓山村是個村民128戶496人的農業村,長久以來,這里的村民靠著外出務工和單一的種植養殖作為收入來源。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圓山村就謀劃著通過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來壯大村集體經濟和促進村民增收,可是當面臨要發展什么產業時,村委會班子犯了難。
“以前都是各干各的,雖然入股有分紅,但大家的參與感并不是很高。”馬軍國告訴記者,雖然村里有牛羊養殖產業,然而集體經濟收入也只勉強達到29萬元,離帶動全村村民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目標還差很多。
鄉村要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相比村里現在的產業,蓋碗茶生產加工的優勢更加明顯。”回到村子后,馬軍國立馬便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謀劃起在村里開辦蓋碗茶廠的計劃。
歷經3個多月的籌建,投資42萬元的柯柯鎮圓山村八寶蓋碗茶廠于2022年1月24日建成并投入運營,成為圓山村首個自有產權的村經濟實體產業。
“從品牌建設、產權明晰,到延伸拓展產業鏈,我們已經提前做好布局,讓產業發展更健康、高效。”馬軍國介紹,整合村里的農牧產業資源,依托村里的優勢產業資源,探索適合圓山村發展的產業振興路是我們村推進全面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要求的第一步。
金有順是村里的枸杞種植戶,家里種植0.3公頃的枸杞,在枸杞地里揮汗除草的他去年還在為自家庫存的枸杞犯難,村里蓋碗茶廠的建成解決了他這一老大難問題。
“這幾年,枸杞效益不好,每年都剩下很多賣不出去,當時真是很發愁。”金有順說,現在村里每年在我這收250公斤的枸杞,差不多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真是幫了我大忙。
“村里有了蓋碗茶廠后,我們村種的30公頃枸杞升了值,為今后壯大村集體經濟鋪好了路。”村主任吳正義手握著包裝袋上印有“圓山情”品牌樣式的蓋碗茶產品,感慨說:“過去村里不敢搞產業,怕砸在自己手里,如今不一樣,有了黨的好政策扶持,村里已經邁出了產業發展的‘新步子’。”
小小的“蓋碗茶”,讓圓山村的產業發展脈絡實現質的飛躍,從無到有,成為一把金鑰匙,叩開了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大門。眼下,圓山村的“蓋碗”經濟雖然剛剛起步,但圓山村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經鋪將開來,民宿經濟、茶文化體驗館、特色品牌打造……
穩糧增收!臺江縣施洞鎮:黨社聯建推動“稻+魚”產業高質量發展
浙江常山: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丘北天星:荷蘭豆種植 拓寬群眾致富渠道
湛江市領導到遂溪縣開展預制菜產業調研
涿鹿大堡鎮致力打造鄉村振興“先鋒隊”
通道縣:深耕鄉村沃土 黨建引領振興
抓魚燒魚慶豐收 廣西融水苗胞載歌載舞助推鄉村振興
劍河:八月瓜變“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