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 2022-10-21 05:22
又到豐收時節,燕趙大地鋪展最美畫卷。壩上,高粱紅了,土豆滿倉;冀中南,鴨梨飄香,“青紗帳”里萬金藏……忙著收獲的農民,心里甜得像蜜糖。
豐收里滿載幸福,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人們打心眼里感恩總書記。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冒著嚴寒、踏著冰雪到河北阜平縣考察,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河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認真貫徹總書記“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全省232.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圍繞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河北扎實做好“三農”工作,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新學期,金色的陽光灑滿教室,在阜平縣城南莊鎮八一學校,馬蘭花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唱起《我們的田野》——“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清亮的歌聲傳出校園,飄蕩在鱗次櫛比的香菇大棚上,飄蕩在嶄新的民居上。
阜,盛也。如今的阜平,可真是一片富足之地。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2012年的3.7倍。駱駝灣村、顧家臺村收入分別增長了17.4倍、18.5倍,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早已看不出當年貧困的模樣: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全縣30%人口沒有初中以上學歷。
青山不老,換了人間。
阜平是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地方扶貧考察的首站。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習近平總書記頂風冒雪來到阜平縣駱駝灣村和顧家臺村,進村入戶看真貧,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彼時,河北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有45個國定貧困縣、17個省定貧困縣、7746個貧困村,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張承壩上地區和太行山、燕山深山區,脫貧攻堅難度大、任務重。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縣顧家臺村鼓勵鄉親們。
習近平總書記的河北足跡里,始終鐫刻著對貧困群眾的深深牽掛——在正定縣塔元莊村,強調“讓農民群眾不斷過上好日子,是體現我們黨的宗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張家口視察,要求“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
8年艱苦卓絕,8年攻堅拔寨。
“認真貫徹總書記‘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科學精準抓好產業、就業、科技和易地搬遷扶貧,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8月9日,在中共河北省委“中國這十年·河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省委書記倪岳峰的答記者問彰顯脫貧攻堅河北力量。
上下同心,盡銳出戰。
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全省6.1萬名駐村干部和1.6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舍小家為大家,同貧困群眾結對子、認親戚。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助推有力。廣大黨員干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今年以來,陽原縣四十畝灘村的西紅柿銷售收入達300多萬元。西紅柿包裝箱上,印著一位村“明星”的照片,他雙手捧著西紅柿笑得燦爛。他就是“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駐村第一書記孫國亮。駐村7年來,孫國亮帶著工作隊和村干部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種植產業,全村種植了102個大棚,種植品種主打西紅柿。從2016年到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600元提高到超萬元。
精準務實、開拓創新。
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全方位加強政策扶持,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貧困地區傾斜,2018年、2019年、2020年省級財政投入分別增長314%、33.9%、26.5%。河北在全國首創開展縣鄉黨委書記脫貧攻堅“擂臺賽”,激勵先進,鞭策后進,推動工作落實。
攻堅克難、不負人民。
河北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每年在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獲得“兩個好”。在2021年度國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中,河北綜合評價為“好”的檔次,名次位居全國前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8081元增長到2021年的18179元,增長了1.2倍。今年上半年,全省原45個國定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準’這盤棋”
9月23日,天剛放亮,張北縣德勝村微型薯種植戶崔有寶就來到自家大棚“起”微型薯。他承包了8個微型薯棚,再有一兩天就能收完,總共能收獲120余萬粒微型薯。64歲的崔有寶笑呵呵地說:“今年市場行情好,預計純收入至少有15萬元。”
小土豆做成大產業,德勝村的脫貧攻堅“得勝”了!
如今,德勝村的微型薯已經暢銷全國。村里因地制宜探索出“微型薯種植+光伏產業+鄉村旅游”的產業增收路子。2021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93萬元,村集體經濟達到206萬元。
2017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北縣德勝村考察調研,同基層干部群眾一起算扶貧賬、謀脫貧計。總書記強調:“做好這項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準’這盤棋,做到扶貧對象精準、扶貧產業精準、扶貧方式精準、扶貧成效精準。”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是做好河北工作的根本遵循。河北科學精準抓好產業、就業、科技和易地搬遷扶貧,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眼下,在平泉市瀑河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香菇大棚內,一排排香菇菌棒長勢正好,菇農們正在加班加點采收香菇。依托當地的林木資源和氣候條件,平泉市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每年他們基地幫助農戶銷出去的香菇就有1萬噸以上。
產業扶貧根植發展基因。截至2020年,全省因地制宜實施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產業扶貧項目5.3萬個,實現產業扶貧項目貧困戶全覆蓋。今年上半年,全省實施農業項目1972個,完成投資530.3億元。15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在脫貧地區安排項目資金3億元,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24個。
就業扶貧彰顯民生溫度。帶動留守婦女等群體就地就業,2018年,魏縣“扶貧微工廠”被列入“全國脫貧攻堅100計”第一計。完成幫助群眾就業脫貧的歷史使命后,魏縣“扶貧微工廠”統一更名為“幫扶微工廠”。今年截至8月底,全省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務工90.72萬人,完成國家下達年度任務的108.76%。
“進入云農場,就像登上云端,賣菜方便多了。”赤城縣蔬菜種植大戶李玉軍進入“赤城云農場”后,每天都能接到訂單電話。赤城縣創新推出微信小程序“赤城云農場”,實現菜農、菜商供需精準對接。該縣與河北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7家單位共建起赤城縣鄉村振興科研示范創新驛站,重點圍繞縣域主導產業、科技應用等開展工作,零距離服務“三農”。
科技扶貧注入強勁動能。全省組建了2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創建農業創新驛站224個,研發出一系列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0項,省級獎勵142項,農業科技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成為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最重要的驅動力。
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地方的農村人口,河北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讓7市35縣(市、區)的30.2萬名群眾搬出大山天地寬。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讓易地搬遷的群眾留得住、能就業、有收入,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我們農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鄉村振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后,2021年8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地處燕山余脈的承德市雙灤區大貴口村,考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總書記指出:“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了,我們農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鄉村振興。不僅城鎮要好,鄉村也要好,鄉村城鎮一樣好。我們不能滿足,還要再接再厲。”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河北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采取有力措施,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完善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河北在工作中突出四個字——“早、寬、簡、實”。早就是早發現;寬就是將符合條件的困難戶全部納入監測對象,能納盡納;簡就是簡化認定程序,開辟“綠色通道”;實就是缺什么補什么,幫助老百姓渡過難關。2022年以來全省沒有發生返貧致貧問題。
抓好有效銜接,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堅決落實中央“四個不摘”的要求,即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抓好機制銜接,省里成立了省委書記、省長任“雙組長”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實行嚴格考核評估,繼續保持強力推進態勢。抓好政策銜接,出臺省級文件80多個,防止政策“急剎車”。抓好投入銜接,今年以來下達省級以上銜接資金122億元,做到只增不減。抓好隊伍銜接,完成鄉村振興機構重組,調整輪換了駐村工作隊,保持了工作不斷、干勁不減。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步伐。
在大貴口村,草莓大棚換代更新,草莓苗搬進了“新棚”山谷田園。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雙軍說:“我們在原有土地上新建了132個大棚,棚溫科學調控,徹底解決水倒灌、采摘難等問題,爭取讓草莓收益上個大臺階。”今年,隨著山谷田園、山谷人家民宿等項目建成投用,預計大貴口村集體年收入較2021年增加五六十萬元。
扭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全省每一個脫貧縣都打造一個重點特色主導產業,讓老百姓在產業發展中得到紅利。今年上半年,脫貧地區重點培育農業特色產業150個,7746個脫貧村培育特色農產品12333個,形成“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布局。
全力抓好糧食生產,今年河北夏糧再獲豐收,夏糧播種面積2271.6千公頃,平均畝產436.2公斤,總產量1486.5萬噸,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加”,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河北貢獻。
扎實推進鄉村建設,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上半年,全省新改造戶廁42.4萬座,改造建設公廁7697座。全省綠化提升1000個村莊,完成村莊綠化12.5萬畝,新創建美麗庭院30.3萬戶。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乘勢而上,接續奮斗,向著新的勝利進發。
河北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記者:潘文靜
種業振興:小縣城的育種大計
橫琴國商組團來茂考察“兩棵樹一條魚” 探尋合作機遇,助力鄉村...
旦場鎮干群合力繪制墻畫 大手牽小手 共建美麗鄉村
叩開產業振興的 “致富大門”
如何抓好鄉村治理工作?調研組這樣說
廣東:金秋盛宴展現鄉村振興新圖景
張慶偉在鳳凰縣芷江侗族自治縣調研:切實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重慶萬州:鄉村振興巾幗行動 協調發展綠色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