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08:16
黨的十八大以來,湟源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生態保護優先,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突破、在創新中發展,不斷推動林草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森林覆蓋率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雙增長,生態穩定性與可持續性雙增強,湟水河上游生態屏障加快筑牢。主要體現在“兩個明顯增加”和 “六個顯著提升”上。

一、兩個明顯增加。一是森林覆蓋率明顯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37.5%,較2012年底增加了8.48個百分點。二是縣城人均公共綠地明顯增加,截至2021年底,縣城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03平方米,較2012年底增加了1.19平方米;縣城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8.01%、38.66%,分別較2015年底增加了1.52和1.16個百分點。
二、六個顯著提升。一是國土綠化成效顯著提升。累計投資4.56億元完成三北、天保、新一輪退耕還林、公益林造林等林業重點工程88.8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4.965萬畝、封山育林20.365萬畝、森林經營32.5萬畝、退化林分修復1萬畝,全縣生態安全屏障更加鞏固。2020年,縣林草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青海省國土綠化先進單位”稱號。二是南北山三期綠化成效顯著提升。堅持“水路先行、大苗造林”原則,完成南北山三期綠化工程8.3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5.96萬畝、封山育林2.39萬畝。完成灌溉設施工程建設7個,可控制灌溉面積6.5萬畝,南北山片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湟源綠色顏值大幅提升。根據西寧地區南北山三期造林成效評價通報結果,2016年以來,全縣南北山綠化苗木成活率提高了5—10個百分點,人工造林合格面積均達到85%以上,封山育林合格面積達到100%。三是城鄉綠化成效顯著提升。投資1992.54萬元完成城鄉園林綠化19.39萬平方米、荒山荒坡和校園綠化647畝。大華鎮石崖莊村和東峽鄉響河村、新民村、灰條溝口村榮獲全國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稱號;大華鎮三條溝村、拉卓奈村、塔灣村和東峽鄉石崖莊村榮獲全國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稱號;和平鄉小高陵村榮獲 “省級國家森林鄉村”稱號。城關鎮“森林城鎮”和申中鄉前溝村“森林鄉村”通過省級考核。四是林草資源管護成效顯著提升。全面落實110.58萬畝天保和公益林、131.98萬畝草原資源管護任務。累計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控107.8萬畝、草原鼠害防治160萬畝、退牧還草17萬畝、草原毒草防治7萬畝,修建防火洞526處、集中祭祀點29處、管護點21處,全縣連續30多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和退化草原治理率分別達到63.89%和7.7%,森林草原生態功能持續增強。五是生態扶貧成效顯著提升。聚焦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和林草產業發展,累計通過勞務用工形式帶動群眾1.9萬人次,增收192.7萬元。以建檔立卡戶為重點對象,設置林草生態公益性管護崗位329個,累計發放管護工資1908.08萬元,人均年增收1.2萬元,實現了“生態受保護、群眾有增收”。六是造林綠化機制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力探索先建后補模式,完成湟水規模化林場試點建設5萬畝。大力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試點,創新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全民義務植樹年參與人數達9.5萬人次、種植各類苗木74萬株。2020年,小高陵紅色旅游基地成功申報省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
來源:湟源縣林業和草原局
湟源縣:高原秋收好“豐”景
我們這十年·文化發展|天祝:全域旅游開新篇 富在綠水青山間
甘肅:呵護綠水青山 壯大生態產業
縣林業發展中心積極參與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活動
林海參鄉 生態白山 | “讓長白山人參精彩亮相”
林海參鄉 生態白山 | 撫松縣念好“參”意經 做大“參”經濟
【十年蝶變 · 黨建篇】湟源縣不斷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
秋季森林草原防火這些知識要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