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3 19:42
雞肉是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食品之一,但您知道嗎?咱們市場上最常見的肉雞品種——白羽肉雞,幾乎全靠進口。去年國內一年的消費量就達65億只,平均每人一年吃了5只。比如學校食堂、快餐食品,還有很多減肥食品用的都是這一類的雞肉產品。可惜的是,多年來,我國白羽肉雞的種源100%依賴國外,嚴重威脅到咱吃雞的安全。
和其他品種相比,白羽肉雞最大的優勢是生長速度比較快,比較節省飼料。但是,長期以來出口到我國的白羽肉雞種源都是單性別的祖代雞,不能用于繁育。育種技術被國外企業死死捏在手上,進口雞苗價格由最初的每羽5美金上升到37美金,國內白羽肉雞養殖企業只能接受,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能力。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肉雞行業一日無“芯”,就像一把利劍懸于頭頂。國際政治因素和原產地突發疫情等潛在風險隨時有可能導致我們引種中斷,甚至無雞可吃,嚴重威脅到老百姓的“菜籃子”。
這種被動的局面從去年開始有所扭轉。經過廣大科技人員和育種企業共同努力,我們成功培育出了“圣澤901”、“廣明2號”、“沃德188”3個白羽肉雞品種,而且性能與國際先進水平不相上下,部分指標甚至優于國際水平。前幾天,有關部門還專門召開會議,安排部署國產白羽肉雞新品種推進工作,推動國產白羽肉雞更早更多擺上國人餐桌。
成功自主培育出白羽肉雞品種,意味著國外企業卡在肉雞行業的壟斷“手指頭”,正在被我們一根一根掰開,使白羽雞養殖的命脈真正意義上控制在中國人自己手上。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白羽肉雞育種剛剛取得了“0”到“1”的突破,與擁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國際壟斷集團相比,我國育種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要不斷提高新品種的生產性能,強化聯合攻關和產業推廣,使我國白羽肉雞育種水平穩步發展,真正實現自主自強。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許瑞龍
國家文物局:距今百萬年頭骨化石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
臺風“奧鹿”將給我國南海和華南沿海帶來嚴重風雨影響 國家防總...
加快神農種業實驗室建設 著力解決種源“卡脖子”問題
我國加快農業綠色發展 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持續增加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最新研究成果發布 我國科學家揭示火星淺表...
這十年 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連續10年在4%以上
我國成功發射試驗十六號A/B星和試驗十七號衛星
國家能源局: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電力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