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5 20:38
踏上紅色熱土,丈量信仰高地。咸豐縣融媒體中心推出特別策劃“喜迎二十大·紅色美麗村莊行”系列報道,請跟隨記者一起深入紅色美麗村莊,見證黨的十八大以來,革命老區產業興旺、生態優美、民生殷實、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和老區人民自信自強、團結奮斗的精神風貌。
今天推出


曾經,龍潭司人民英勇奮斗,譜寫了在恩施地區革命史上的“五個第一”,即恩施地區第一個地級黨組織誕生地、第一個黨的地級農民政權組織駐地、第一支黨領導的革命軍隊誕生地、第一個黨領導的農民起義發生地、第一個黨的地級青年組織誕生地。
如今,老區兒女傳承紅色精神,發展紅色旅游,壯大綠色產業,擘畫美麗鄉村,一幅鄉村振興的幸福畫卷正在龍潭司村徐徐展開。

紀紅樓、紅軍路、龍潭司起義紀念園……沿著干凈整潔的瀝青路走進龍潭司村,一股濃郁的紅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紅色大坪寨院
“我們能有今天這樣的生活,來之不易。”談起往事,清坪鎮退休干部田伯貴打開了話閘子。
田伯貴是革命烈士黃子才的后代,自他懂事起就經常聽老人講述當年的革命故事,感觸很深。工作之余乃至退休后,他經常翻閱歷史資料,研究革命歷史。
“打進咸豐城,建立蘇維埃……” 1928年3月,農民武裝總隊隊長黃子全召集300余農民武裝隊員在龍潭司廟前誓師,高擎三面紅旗(斧頭鐮刀旗、犁鏵旗、青年協進社旗),扛著土炮,背著土槍、大刀,發動龍潭司暴動。
龍潭司暴動揭開了黨在恩施地區領導武裝斗爭的序幕,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為以后紅四軍創建湘鄂邊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干凈整潔的紅色院落
“這個廣場是2016年建成的,取名紀紅廣場是為了紀念紅三軍曾在此駐扎。”1933年,賀龍、關向應帶領紅三軍九師及教導團來到龍潭司,軍部在大坪寨駐扎一個星期。廣場上的浮雕文化墻清晰地鐫刻著英雄曾經在這里戰斗的歷史。
龍潭司暴動撒下了革命的火種,紅色成為老區人民信仰的底色。在這里,有一種信念,叫永遠跟黨走;有一種精神,叫賡續紅色精神;有一種渴望,叫建設美麗家園。
2014年,龍潭司村“兩委”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廣發“英雄貼”,邀請能人回村。這些能人各個身手不凡,有的流轉土地種水果,有的帶領鄉親修房子。

聚紅樓
“從小聽著革命故事長大,我們要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繼續前行。” 80年代出生的周權在大坪寨院落開起了農家樂聚紅樓。同時,他發動村民入股建起了30間民宿,統一運營,統一管理,按股分紅,帶著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我們這里以前是大門口掛糞桶,臭名在外!”周國恩半開玩笑地形容。
周國恩是大坪寨院落建設理事會會長,也是龍潭司村鄉風文明理事會會長,他曾在廣州、深圳、杭州等地闖蕩,見識了外面世界的精彩。
回鄉后,周國恩和村“兩委”一道,努力改變鄉村面貌,全寨75戶村民主動參與,在全縣率先開啟自發建設美麗家園的熱潮,完成院落廣場、文化長廊、荷花池、庭院美化等20個項目,改造民居100棟,建花果庭院200戶,發展壯大民宿產業。

美麗庭院
如今,龍潭司村已成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不少游客慕名來到這片紅色土地,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聽紅色故事……

7月,正是茶園夏管的最佳農時,隨處可見茶農管護的身影。
“今年收入了五千多塊錢,全部豐產后,預計有兩萬多塊錢收入。”龍潭司村二組村民張排豐正忙著給茶園剪枝、除草,為來年提質增收打下基礎。
張排豐今年53歲,因摔傷致殘,母親已73歲高齡,一家人曾因沒有經濟來源而一籌莫展。
龍潭司是典型的山區盆地,土壤肥沃,雨水充足。村“兩委”因地制宜,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制定了山上種茶葉,沿河種水果的綠色產業發展之路。

沿河產業基地
如今,全村已發展茶葉500畝,帶動全村100余農戶穩定增收。
張排豐成為首批發展茶葉的農戶之一,4畝地的茶苗在他的精心管護下,今年已進入采摘期。
為進一步激發產業活力,龍潭司村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引進市場主體扎根落地。
據村里的老黨員周艷平回憶,村里八十年代就開始種柑橘,九十年代,龍潭司柑橘享譽周邊地區,后期因管護跟不上而衰落。
“村里有種水果的傳統,要讓這個產業重新壯大起來。”在外務工的黃長坤在村黨支部的引進下,回鄉創辦了開源生態水果采摘園,發展臍橙、白柚等水果600畝。
盛夏時節,龍潭河兩岸整齊分布的臍橙、白柚郁郁蔥蔥,枝頭碩果累累。

臍橙基地
“現在正在學習直播帶貨,便于大面積豐產后打開銷路。”黃長坤抓住機遇,參加全州的“一村一主播”培訓,為帶火村里的產業打下基礎。
除了開源生態水果采摘園,龍潭司村還適時引進2家專業合作社,累計發展臍橙、白柚等水果2500畝,其中600畝臍橙、100畝白柚已進入豐產期,每畝收入可達6000多元,已成為村民的“致富果”。

遠處青山如黛,唐崖河猶如一條青色長龍匍匐環繞,逶迤婉轉。近處特色民居環繞,黃墻黛瓦,飛檐翹角,處處滲透著民族精神,令人心醉神迷。

河水彎彎入畫來
位于一組的唐崖河景觀帶項目是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的重要內容,沿河公路加寬建設已順利完工。
該項目的實施占用了周邊10余戶村民的30多畝地,僅顏克喜一家就有8畝。
“發展紅色旅游是好事,但是少了8畝地,我家的收入要少一大截。”在項目建設之初,顏克喜心存疑慮。
龍潭司村鄉賢理事會會長周國恩,鄉賢謝仁祥、謝仁德等人上門為顏克喜擺事實、講道理,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最終贏得了信任與支持。
“長遠來看,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必須得支持。”顏克喜最終無償讓出土地,支持項目建設。
自2015年龍潭司村鄉賢理事會成立以來,在“能人” “鄉賢”帶領下,所有村民都積極參與到村莊治理、矛盾調解、村莊規劃等工作中。
在廟堂壩至龍潭司村委會路段,道路加寬作業正在有序進行。

美麗村莊
“全程5公里的道路加寬,沿線涉及35戶農戶的土地、林地,沒讓村里解決任何糾紛。”龍潭司村黨支部書記趙寄凱介紹,要廣泛發動群眾,“一約四會”是有力抓手。
“我們不僅有村里的村規民約,各個院落也有院落公約。”
“在制定院落公約時,規定村民之間有矛盾可以通過村組‘明白人’、道德評議會成員協調。產生矛盾不找人協調,吵架打架要罰款。”
“有3例吵架的被罰后,從此再沒有人敢吵鬧了。”
……
龍潭司村圍繞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總目標,通過黨小組、理事會等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員效應、鄉賢效應,促進村民自治良性發展,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鄉風文明,讓村民成為鄉村振興的“主角”,已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共同締造深入人心
紅色熱土撒下革命火種,綠水青山涵養生態資源。龍潭司村如今的變化讓人驚嘆,先后被評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策 劃:白濤
圖 文:廖祖英 白濤 文朝順 侯力熒 冉家賓
視 頻:樂靜 張文清 向慧 覃明 王丹
VR全景:白濤 李維君
海 報:廖祖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王寨鎮:美麗鄉村新畫卷 鄉風文明潤人...
軍地共建助振興 情系鄉村謀發展
保護古樹名木,留住美麗鄉愁
凝心聚力擔使命 踔厲奮發譜新篇
新田科技人才賦能鄉村振興
繼續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兩部門有關負責人談鄉村振興戰略規...
同臺競技展風采 走村觀摩促振興丨慶云縣渤海路街道抓黨建促鄉村...
鄉村振興看惠州:產業發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