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2022-10-07 10:09
夏秋連旱,晚稻穩產保收面臨嚴峻考驗。擁有全省唯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新化縣,把“藏糧于地”落實到田間,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晚稻大面積穩產保收。
在該縣孟公、西河、吉慶等鄉鎮,廣大干群抗旱勁頭不減,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晚稻豐收在望。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建斌介紹,過去,新化紫鵲界因為神奇的灌溉系統,號稱“大下大旱,此地有收”,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如今,新化建成30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實現“大旱之年,穩產保收”。
新化縣山多田少,石灰巖地形廣布,不同程度的干旱年年發生。近5年,縣里每年投入上億元,著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補齊農田灌溉設施短板。縣農業農村局科學規劃,按灌區或流域集中連片建設,實行田、渠、路綜合治理,全縣每年建設高標準農田6萬畝左右。
前年完工的孟公項目區,建設高標準農田1.3萬畝,成片實現“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龍溪水庫右干渠接通田間“毛細血管”渠道,汩汩清水滋潤農田。抗旱2個多月,水庫放水8次,目前還有100萬立方米灌溉水源。寶塔村種田大戶伍紹雄說,再來一次“跑馬水”,晚稻單產600公斤即可到手。
吉慶鎮地處石灰巖地區,去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2萬畝田間渠系全面升級,配套打井、引地下水、修山塘、建水壩等水源工程建設,今年項目區沒有干死一丘禾。蹲守抗旱一線的鎮長譚學元告訴記者,高標準農田排灌自如,沒有發生一起爭水糾紛,干群一條心,抗旱奪豐收。
豐收在望!12萬畝晚稻開鐮收割
農民豐收節!昌平萬畝“毛球寶寶”豐收啦
福建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排查整改工作推進視頻會在福州召開
長嶺縣太平川鎮:生態種養提升“米袋子”穩產保供能力
黑龍江五大連池:萬畝玉米開鐮收割
時刻繃緊安全生產弦,全面落實防范措施
讓健康惠民落實到“最后一公里”——國家衛健委發布會介紹醫療機...
多措并舉做好豬肉穩產保供——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談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