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熱,煙起
大廚陸師傅迅速徒手抓鴨在油鍋中反復摩擦
用秘制醬料腌過的鴨子遇到高溫
表皮迅速收緊
頓時,濃濃的鴨香撲鼻而來
令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動!

在位于茂名市茂南區站北七路的福臨門飯店,記者有幸目睹了被央視挖掘并報道的鎮隆名菜——楊桃鴨的制作全過程。信宜鎮隆,有著1300多年歷史,古稱“竇州”,是一座千年古鎮,更有著濃厚的飲食文化底蘊,楊桃鴨就是其中一道名菜。
楊桃鴨也稱“五斂子鴨”,是信宜"錦江畫廊”碧道沿線美食之一。起初,楊桃醬料只是鎮隆人吃燒鴨時的蘸料。隨著做法的不斷改良,鎮隆人把楊桃與鴨共同烹煮,成就新的味道。現在,楊桃鴨已成為當地人民家喻戶曉的當家菜,在宴席上必不可少,也是當地很多酒家的招牌菜式,所做的味道各有千秋。福臨門飯店的老板兼大廚陸師傅,賦予了楊桃鴨不一樣的風味。不少茂名本地食客不惜穿過半個城來到鎮隆,只為品嘗這只地道的“楊桃鴨”!
能在眾多家以楊桃鴨主打的餐廳中脫穎而出,陸師傅掌握了三大制勝秘訣:

陸師傅說,制作楊桃鴨的鴨子很關鍵,他選用的黃泥鴨從小在魚塘邊成長,以谷物、小蟲、水草為食,重量在四斤左右的最佳。反復數十次向鴨子身上淋油,顛勺干凈利落,直至醬料能掛在鴨身才算合格。燙鴨、焗煮、收汁每一個步驟陸師傅都拿捏的精準到位。酸楊桃、辣椒、醬油……簡單的配料經過陸師傅的巧手,便碰撞出不一樣的秘制醬汁。鴨肉在舌尖跳躍,口感緊實而有彈性。再配合上秘制楊桃醬汁,辣度適中、酸甜可口,口感層次很是豐富,令人口舌生津。
“福臨門”是開了10幾年的老字號,總店位于信宜市鎮隆鎮八坊一村63號,在當地赫赫有名。

2020年11月,央視CCTV10《味道》欄目組到鎮隆尋訪當地的美食文化,偶然走進福臨門飯店,經嘗過招牌菜楊桃鴨后贊不絕口,當即找到老板陸師傅溝通拍攝這道美食的詳細制作過程。
央視欄目組把這個魅力無窮的“楊桃鴨”帶出了廣東,向中國各地飛去,甚至遠至外洋……引無數外地的食客遠道而來,也使更多人了解了鎮隆當地的美食文化和民俗風情。
?堅持匠心傳承品質?
?打響鎮隆菜品牌?
為了提升廚藝,陸師傅曾到廣州烹調學院學習,并在深圳、廣州珠三角地區的飯店擔任總廚,看到每個地方都有本土的特色菜,他一直對家鄉菜念念不忘,想把鎮隆美食發揚光大。
在學到的廚藝基礎上,陸師傅回到家鄉鎮隆,回味揣摩記憶中楊桃鴨的味道,潛心研究,不斷創新調試,一道道改良過的鎮隆菜應運而生。
今年,陸師傅特在茂名市區開辦“福臨門”分店,親自坐鎮掌廚,只為把鎮隆的傳統美食宣揚出去。“把鎮隆的美食帶到茂名市區,多得食客的支持和擁護!希望更多人了解鎮隆的美食。”有了食客們的肯定,陸師傅對制作鎮隆菜更有底氣。店里除了“楊桃鴨”這個招牌特色菜,還有經典的鎮隆名菜。半肥瘦的豬腿肉切丁,混入冬菇丁、馬蹄丁、蝦米粒、花生碎,以及最重要的鮮桂花,攪拌成肉漿灌入豬粉腸中。先蒸后炸,外皮焦香松脆,內里軟糯綿柔,口感豐富,鮮美悠長。“桂花氣味濃郁,添加少量桂花點綴既可清香解膩,頗有秋天氣息,這個季節吃正合適!”陸師傅說。蕉芋是信宜特有的農作物,油潤的花生油包裹住粉條,配上雞蛋碎和韭菜葉,非常香口。“蕉芋粉和河粉米粉這些不同,怎么吃都不會膩、不會滯脹!”這是很多食客喜歡吃蕉芋粉的原因。魚肉加入佐料搗成肉漿,再捏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魚丸球,放到滾熱的油鍋里炸至金黃色撈起后為成品,狀如油豆腐。因此也經常被外地人誤以為是普通的油豆腐,其實內有玄機,而且外皮爽口、內餡軟滑、魚味香濃,爽口不膩。手工制作的豆餅角釀入鮮肉、雞蛋碎和生蔥,餡料飽滿而豆腐不破,考驗的是手藝人的本領,豆香十足、滋味無窮。“福臨門”80%的食材源自鎮隆本土,每天新鮮采購送至店內,堅持匠心本味鎮隆菜,不添加味精等復合調料,讓菜品盡顯至臻本味。“我們做的是地道鎮隆菜,注重食材本味,不能用調料去腥調鮮,因此食材要求必須新鮮。”陸師傅說,食客們就是為了鎮隆這一口鮮而來,要還原地道風味,力求把簡單做到極致!
店內設計感與質感兼具的店鋪環境,無論是宴請或聚會,都非常適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