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金山 2022-10-09 17:58

最近,在金山區廊下鎮,全國勞動模范、當地的“蘑菇大王”陳林根更忙碌了,他說:“投資1.6億元的金山區農村綜合幫扶項目即將投產,屆時,我們的蘑菇培養料產量至少翻一番,還將每年給周邊85個村帶來1000萬元分紅?!?/p>

作為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林根“十年磨一劍”,在金山開創雙孢菇工廠化生產模式,通過科技創新一步步改造傳統農業,推動雙孢菇畝產量達到傳統種植模式的30多倍,使廊下“蘑菇小鎮”的雙孢菇產量占全市95%以上,同時還帶動周邊一大批傳統菇農走上轉型升級的共同致富之路。

蘑菇工廠實現綠色循環
陳林根是個好學之人,總愛鉆研新事物。他的老家在浙江嘉善,年輕時養過豬、開過五金廠。在事業小有所成時,他卻把目光投向了農業。
2010年,得知金山正大力扶持現代農業發展,陳林根便在廊下鎮成立了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開始搭建毛竹棚種蘑菇。他很快發現了傳統種植模式的弊端,一年只能種一兩茬蘑菇,收成完全“靠天吃飯”。
2012年,他在北京參加一場論壇時,在荷蘭專家的演講中“發現”了歐洲食用菌工廠化種植模式。當年,他就積極爭取,與市農科院專家組隊前往荷蘭考察,回來后立即報告申請立項,一期投資5000萬元引入荷蘭的技術和設備,開始探索轉型。
兩年后,陳林根新建的46間現代化菇房投產,車間內可以通過智能化系統自動控溫、控濕、控制二氧化碳濃度,模擬蘑菇生長的環境,讓蘑菇一年四季均可生長。陳林根說:“原先,毛竹棚里的蘑菇一年一茬,每平方米年產量9公斤,實行工廠化種植后,不僅出菇率高了,一年還可種6茬,每平方米年產量達到180公斤。”

蘑菇實現周年化生產,農業畝產值竟能達到200萬元——陳林根種蘑菇的故事,一時成了滬郊農業現代化的佳話,他帶領的合作社也迅速發展壯大,成為長三角最先進的蘑菇種植基地。
但陳林根并沒有滿足于此。2019年,在資金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他又投資建設了雙孢菇培養料三次發酵隧道項目。據介紹,這種三次發酵的蘑菇培養料,可以將發菌的環節提早到隧道里,不僅使農民種菇變得更簡單,也大大縮短了蘑菇在菇房里的生育期。陳林根介紹:“原來菇房一年種6茬,現在一年可種11茬,每平方米年產量300至400公斤,畝產量進一步增加到了傳統種植模式的30多倍。”
“現在,廊下鎮的蘑菇工廠一年消耗10萬噸水稻秸稈,理論上可‘吃’掉整個金山地區的水稻秸稈,實現變廢為寶?!睋惲指榻B,這種蘑菇培養料由水稻秸稈混合家畜糞便發酵而成,出菇后,基料還能成為有機肥還田,實現農業綠色循環生產。

帶動菇農共同轉型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边@句話常被陳林根掛在嘴邊。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他還帶動周邊傳統菇農一起轉型升級,實現共同致富。
廊下鎮勇敢村的菇農陳明云表示,自家原本也是靠搭毛竹棚種蘑菇,“靠天吃飯”特別辛苦,一年下來能賺兩三萬元就不錯了。2017年,他開始跟著陳林根種菇,從投資建設蘑菇工廠,到2018年正式投產,“以前靠人工上料,一擔擔挑,現在機械化操作輕松多了,而且蘑菇產量也大大提升,我家投產當年就獲利50萬元”。
實實在在的收益,讓原本心里沒底的陳明云越干越有信心,他說:“目前我家有6間工廠化菇房,接下來還打算繼續擴建。”
同樣“嘗到甜頭”的,還有上海金繼食用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沈繼業。從提籃叫賣的蘑菇小販,到傳統草棚蘑菇種植,再到工廠化蘑菇種植,沈繼業說:“跟著陳林根種蘑菇,農戶有盼頭,更有甜頭?!?/p>
沈繼業表示,以前農戶種蘑菇的培養料都是從外地買過來的,現在可以直接從聯中合作社采購三次發酵培養料,更便宜、更高效?!爸?,用外地購買的基料35天出菇,現在,用聯中三次發酵培養料,只需18天就可以采收第一茬蘑菇,還省了從外地運料的成本,對菇農來說真是件大好事。”

據介紹,在市、區、鎮的支持下,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正探索“三五牌”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即農戶投入500萬(其中財政扶持70%,農戶只要自籌30%)建設基礎設施,每戶可實現年產值500萬元、年收益50萬元。目前,廊下鎮已有8戶農民加入進來,由聯中合作社統一供料(培養料)、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形成產業化聯合體,構建綠色循環發展、合作社聯農帶農、農民增收致富的“三贏”新模式。
眼下,在上海聯中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帶領下,廊下鎮一個個現代化“蘑菇房”連接成片,吸引了30多家食用菌企業落戶,已成為長三角規模最大的工廠化蘑菇生產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聯中合作社還解決了40多位殘疾人就業問題。曾因工傷失去右肢的江志青是殘疾人工作組組長,他說:“工作組人心很齊,干包裝的活也不差,大家都很珍惜在聯中合作社的幸福日子?!?/p>

期待打破蘑菇種源壟斷
從事蘑菇種植多年,陳林根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當前國內工廠化雙孢菇生產菌種全部依賴進口,我們希望能研發培育出屬于自己的菌種?!?/p>
2017年,上海市農科院黃建春團隊開始選育雙孢菇新品種K6,與陳林根合作,在聯中合作社示范栽培。經過長達5年的反復試驗、測驗,目前該品種品性穩定?!癒6菇形圓整、菇型較大、菇體較白,與A15相比,品質更佳、產量更高、抗逆性更強,商品菇率達到90%以上?!标惲指榻B說。
創新的不止蘑菇品種。今年1月,由陳林根參與研發的雙孢菇方艙式可移動低壓發酵隧道通過驗收,不僅解決了建造隧道需要專用耕地的問題,而且可有效降低企業品種試驗的投資與科研的成本、風險。
陳林根介紹,方艙隧道還將進行平菇、香菇、草菇等其他菌類的隧道發菌技術研究,自己也將一直致力于蘑菇產業,通過合作社的龍頭帶動周邊更多農戶增收致富,助力廊下鎮不斷做大做強特色“蘑菇小鎮”。

如今,在聯中食用菌合作社的帶領下,廊下鎮已成為長三角規模最大的工廠化蘑菇生產基地,實現了一年365天每天有新鮮采摘的蘑菇上市,雙孢菇日產量達到30多噸,在全市總產量中占到95%,預計隨著最近竣工的新項目投產,明年廊下鎮的蘑菇產量將至少翻一番。

資料:廊下生活
編輯 沈彥菲
責編 翁羽 沈彥菲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這個國慶,那些滿滿的幸福
持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貴州:綠色發展闖新路
夾金山下那抹靚麗的“玫瑰紅”
種糧講科學 品質能生金——這個地方的大戶愿意種糧的背后
[重慶]種糧講科學 品質能生金——這個地方的大戶愿意種糧的背后
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看金山這個鎮如何“穩準狠”→
國慶假期國內旅游收入2872億元 本地游、周邊游成出行首選
九月初九重陽節 濃情敬老長桌宴--涿州這個村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