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日報 2022-10-21 14:20
往烏蘭浩特市西北約120公里,踏上科右前旗索倫鎮的土地,中草藥的獨特香味撲鼻而來。這里地處大興安嶺南麓,是野生藥材生長的寶地,蒼術、防風、赤芍、桔梗等中草藥遠近聞名。
過去,當地農民靠著上山挖藥材、賣藥材養活一家老小。如今,藥材種植已經成為這里增收致富的優勢特色產業。
說起將野生藥材成功搬到林下、庭院種植并發展成產業,就得提到一個人——科右前旗碧野鑫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薛明武。
前不久,在位于索倫鎮旗桿山下的合作社野生中草藥種子繁育基地,記者見到薛明武時,他正和幾個工人一起除草。“這30畝蒼術明年能為100多戶農戶提供種苗,幫助他們發展庭院經濟、增收致富。”52歲的薛明武高興地說。
早些年,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薛明武的藥材購銷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然而,多數野生藥材是多年生植物,生長速度趕不上采挖速度,村民們從山上挖到的藥材越來越少,薛明武收到的藥材也越來越少。“人工種植的藥材藥效、品質跟野生的沒法比。”意識到野生中草藥資源保護的重要性,2015年,做了多年藥材購銷生意的薛明武開始嘗試野生藥材育種。他將收購來的野生藥材移植到承包的200多畝田地里,精心進行培植。起初,從山上移到田里,藥材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薛明武又不懂栽植管理技術,只能眼睜睜看著200畝蒼術爛在田里。
第二年春天,薛明武總結經驗教訓從頭再來。經過兩年摸索,2017年,蒼術終于培育成功。可2018年夏天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再一次將希望澆滅,薛明武的努力又付諸東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出獨特優勢和作用。蒼術、桔梗、防風等中草藥也隨之變得緊俏。看到中草藥的市場前景,薛明武堅持下去的信心更堅定了。
經過前期摸索總結,解決了水土不服和選地不當等問題,薛明武的中草藥培育步入正軌。2020年8月,薛明武牽頭成立了科右前旗碧野鑫源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
早在2017年,當地政府就提出“好地種糧食、薄地種藥材”的主張,打造“中藥養生福地 生態索倫小城”,引導農戶在林下、自家園子種植藥材。但因為藥材種植周期長,要三四年才能看到收獲,且種植技術不成熟,不少老百姓有顧慮。薛明武的成功探索,為大家蹚出了一條路子。
自學成才的薛明武成了“土”專家,為合作社社員和愿意種植中草藥的村民統一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加工銷售等,不少村民們跟著他,將自家庭院“方寸地”變成“聚寶盆”,“錢袋子”越來越鼓。
聯豐嘎查李秋香家就是受益農戶之一。走進李秋香家的園子,濃濃的藥香沁人心脾,新種下的蒼術還沒有破土,而另一邊的白鮮皮、赤芍馬上就能采收。“以前我家園子種大棚蔬菜,跟著薛明武改種藥材后,不僅能增收1萬多元,還省了人力。如今我照料園子,我愛人出去打工,又多了一份收入。”李秋香說。
藥材好,藥才好。為了保證藥材的品質,薛明武嚴格種植標準,要求種植過程中杜絕污染,生產出的藥材成為不少藥企的定點采購對象,遠銷安徽、河北、廣西、廣東、四川等地。
在碧野鑫源合作社的院子里,清洗、切須、晾曬后的一袋袋蒼術擺放整齊,等待裝車發往外地。“這些‘土疙瘩’就是村民增收的‘金疙瘩’。按照畝產鮮貨3000斤、市場價13塊一斤保守計算,一畝蒼術收入不低于3萬元。”薛明武算著賬。
讓人高興的是,利好政策接踵而至,當地中草藥種植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2年初,醫藥健康產業被列入興安盟20條重點產業鏈之一,索倫鎮也積極爭取資金,為在庭院種植藥材的農戶提供補貼。沒了后顧之憂,群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全鎮11個嘎查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藥材種植。
“下一步,在政府的推動下,合作社將繼續擴大藥材種植規模、提高藥材品質,打出品牌,帶動更多農戶參與受益。”面對未來,薛明武充滿信心。
新疆博湖:養好“致富牛” 過上“牛”日子
云南牟定:軟籽石榴結出“致富果”
崇信錦屏鎮:小香菇“撐”起“致富傘”
紅果之鄉 走上致富路
浙江省淳安縣臨岐鎮:“科技良方”助力中藥材提質增效
[廣西]頭雁引領 雁陣齊飛——廣西鄉村致富帶頭人賦能鄉村產業振...
烈山:石榴紅滿園 果農笑開顏
貴州省三穗縣稻魚綜合種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