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4:28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雷闖 蔡俊 通訊員 蘇璽 周樺
國慶節前夕,從建始縣花坪鎮發出的700多箱關口葡萄,經過冷鏈物流車24小時運輸抵達海口市。部分葡萄換乘海口至三沙的航班,讓湖北水果首次跨越大海登上永興島。
海南省恩施商會秘書長賀黎明表示,家鄉的農產品飛出大山、飛向海島,進一步提升了關口葡萄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從零星散種到規模達2萬畝,從默默無聞到暢銷全國,20年來,關口葡萄靠10萬元省管扶貧黨費起家,如今成為年產值突破3億元的富民產業。
8任書記接力干——
關口葡萄“節節高”
10月4日,建始縣花坪鎮村坊村黨員村民向孝旺將最后一茬葡萄采摘完畢,通過進村的冷鏈物流車發給客戶。從年均收入不足1萬元增長到10萬元,飲水思源,向孝旺說,首先要感謝省里用扶貧黨費支持村里發展葡萄產業。
村坊村毗鄰恩施州巴鹽古道第一雄關景陽關,景陽關俗稱關口。這里獨特的小氣候,形成了獨有的葡萄品種——關口葡萄。
關口葡萄已有百年種植歷史,但長期以來,村民僅在房前屋后零星種植,偶爾挑擔叫賣,換點油鹽錢。2002年以前,村坊村還是一個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貧困村、后進村。
2002年,建始縣提出“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發展思路,將村坊村作為關口葡萄專業村進行扶持,爭取到省委組織部一筆10萬元的扶貧黨費。為用好這筆黨費扶貧資金,建始縣委組織部與花坪鄉黨委簽訂合同,專款專用,以獎代補,引導村民種植葡萄。
“當時一根搭葡萄架的水泥桿7元錢,黨費補貼4元錢,村民只需出3元錢。”建始縣政協主席、時任花坪鄉(2011年撤鄉設鎮)黨委書記曾玉平說,盡管如此,推廣的難度還是遠遠超出大家的預料。“前一天插上去的葡萄苗,第二天就被村民拔了,改種成了玉米苗。”
群眾有顧慮,黨員帶頭上。在十幾名黨員帶動下,全村151戶村民共扦插葡萄苗500畝。向孝旺將祖祖輩輩種土豆和苞谷的土地,全部改種葡萄。“政府能補,我就敢種。”她說。
村民都笑她“瘋了”:“葡萄生長3年才掛果,要是種不好、賣不出,看你吃啥?”
“幾畝苞谷、土豆,雖說餓不死,但一輩子守窮,不如種葡萄搏一把。”向孝旺堅持己見。
2005年,葡萄掛果上市,向孝旺一下賺了6萬多元。原來準備看笑話的人,紛紛將苞谷地改種了葡萄。至2007年,村坊村葡萄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戶均收入超過2萬元。
從2002年到2022年,花坪鎮先后經歷8任黨委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將關口葡萄推廣到周邊8個村,種植面積擴大到2萬畝,帶動4000多農戶增收。
三次“技術革命”提品質——
葡萄價格不降反增
今年8月底,來花坪鎮避暑的幾名武漢游客到村坊村參觀,看到成排的大棚葡萄,眼前一亮。
“為何要搞大棚?”“這是新推廣的避雨栽培技術。”村民蔣代為解釋,往常一年忙到頭,到了收獲季時,一場連綿陰雨就會導致葡萄大量裂果、霉爛。有了大棚,早期可增溫解決凍花現象,晚期可精準控水解決裂果等問題,確保葡萄品質。
花坪鎮黨委書記崔顯龍表示,當地在做大葡萄種植規模的同時,始終將品質放在首位,由鄉鎮農技部門牽頭,幫助村民不斷提升種植技術,關口葡萄先后經歷了三次“技術革命”。
第一次是栽培方式的轉變,從挖溝深栽改為起壟栽培,讓根系能更好地吸收營養;第二次是疏果套袋技術,在葡萄掛果后,疏掉果穗中小果、殘果、病果,讓果穗更疏朗,然后套上一個專用紙袋保護起來,既減少病蟲害,又綠色健康;第三次就是正在推進的避雨栽培技術。
“目前,避雨栽培技術已推廣4000多畝,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崔顯龍表示。葡萄種植規模擴大了,但價格不降反增,今年單價達到每斤7元左右,較去年上漲了2元,且供不應求,遠銷北京、上海、武漢等各大城市。
百年“葡萄王”成網紅——
花坪舉辦五屆采摘節
在村坊村劉進遠的院子里,長著一株胸徑15厘米、覆蓋面積300平方米的百年“葡萄王”。
《建始縣志》記載,上世紀20年代,比利時一位傳教士到建始景陽關一帶傳教,從海外帶來一株白蘭地葡萄苗,隨手插在村坊村一戶劉姓村民的院內。這株葡萄苗掛果后,帶有玫瑰香氣,沁人心脾,果肉如綠色珍珠般晶瑩剔透。歷經百年風雨,這株“葡萄王”每年掛果,幫助劉家度過了許多艱難時日。2014年,劉家老房子失火燒毀,“葡萄王”只剩被燒焦的樹干,全村人都以為它活不了。沒想到第二年樹干上又冒出兩新芽,浴火重生,生命力之頑強令人驚嘆!
每年9月,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村坊村成為網紅打卡地。依托村坊村2000多畝關口葡萄種植基地,花坪鎮發展農旅融合,修建了彩色步游道,連續舉辦五屆關口葡萄采摘節,每年吸引全國數萬名游客前來旅游采摘,帶動農家樂、民宿產業發展。
崔顯龍表示,“關口葡萄”作為區域地理商標被湖北省列為著名商標,8個村共同成立了花坪關口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了關口葡萄交易市場,統一商標、價格、質量、包裝等,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積極推進電商直播等新業態,推進農旅深度融合。
《南方日報》非凡十年·廣東答卷|茂名:聚勢興產業 向海開新局
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三農”發展
喜迎二十大丨團澤鎮:百合采收 產業豐收
【喜迎二十大】劍河:秋冬種植中藥材,拓寬產業富民路
中國幸福產業加速發展
激活鄉村產業,帶動農戶家門口就業
永順:興產業壯大集體經濟
加快培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