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09:58
近年來,嘉善縣深入實施農業“雙強行動”,聚焦“機械強農”見行見效,圍繞強化頂層設計、深化機器換人、固化全程保障等方面重點發力,開啟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征程。2021年,全縣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89.85%,被列入全省首批稻麥產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成功入圍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首批創建名單。
一、強化頂層設計,把穩高質量發展“方向盤”
一是一張藍圖繪到底。出臺《嘉善縣深化“機械強農”行動推進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成立“機械強農”工作領導小組,聚焦全省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創建,分區域、分產業、分作物、分環節推進農業機械化。計劃到2025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以上,畜牧養殖機械化率85%以上,水產養殖機械化率85%以上,設施種植業機械化率70%以上。
二是一面黨旗樹在前。創新“黨管村辦 機械強農”全鏈發展模式,以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牽引,確保政策優先供給、項目優先安排、要素優先保障,讓村級組織成為農機綜合服務的主心骨,逐步建立起“以村集體主導的糧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農業公司為主,小型農機合作社為輔,農機大戶為補充”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截至目前,全縣共有村集體領辦的農機專業合作社14家,從事農機化作業的主體65個,每年完成農機作業達300萬畝次,年收入7000萬元。
三是一套體系立在先。出臺《嘉善縣農業“雙強”行動常態化工作機制》,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十大”工程清單制度、簡報通報制度、責任分工落實制度、項目儲備管理制度、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三色圖”督辦管理制度、農技“首推廣”制度等十大常態化工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打通跨界融合,穩步推進“機械強農”行動。截至目前,召開縣級推進會等重要會議8次,推進重點項目4個,開展農機農藝融合示范10次。
二、深化機器換人,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一是打好惠農強農“整體戰”。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報廢補貼等惠農政策支持引導作用,調整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范圍和標準,加快老舊農機具報廢更新,推動農機裝備跨越迭代。強化農機數字平臺運用,購機農戶通過浙里辦App提交購機補貼申請,在農機窗口簽字確認即可辦結農機購置補貼手續,實現“最多跑一次”。開展農機免費實地檢驗服務,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等重點機具提供全方位免費“體檢”。近3年來,引進推廣農用北斗終端245臺(套),農用無人機141臺(套),檢查農機2250余臺次,發現并整改隱患問題50余個。
二是打好重大項目“突破戰”。積極爭取省級財政支持,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實施糧食烘干中心提升農業“雙強”項目。通過政策功能分類和項目同類歸并,全省首創從土地出讓金凈收益中提取10%建立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優先用于農業“雙強”項目,幾何壯大財政資金輸出效應。總投資602.8萬的糧食烘干中心提升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預計10月底建設完成,建成后能增加糧食批次烘干能力260噸,增加糧食儲藏能力400噸。
三是打好示范先行“沖鋒戰”。以示范創建為重要抓手,推動農業“機器換人”提質擴面。2022年,聚焦創建水產產業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出臺《嘉善縣創建農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行動方案》,推動水產產業向規?;⒃O施化高標準發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全面提升漁業養殖水平。截至目前,已建成稻麥產業“機器換人”高質量發展先行縣,打造農機綜合服務中心3家、全程機械化應用基地4家、數字農機應用基地4家、農機創新試驗基地1家。
三、固化全面保障,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底盤”
一是基礎設施全域配套。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糧食功能區建設和農業“機器換人”,逐步配套生產設施和機械設備,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道路、溝渠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把農田宜機化改造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重要內容,組織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將分散零碎、高低不平的地塊通過整合、整理、改造成大中型農業機械下田耕作、播種、管護、收獲的標準田塊,提升農機通行和作業條件。近三年,已立項建設提升高標準農田項目29個,共計7.27萬畝,總投資4.2億元。
二是農業平臺全面提升。整合提升農業經濟開發區、農業小微產業園區等鄉村產業平臺,把農業經濟開發區作為連接大市場的載體,加快項目招引培育和轉化落地,把農業小微產業園作為連接小農戶的載體,通過農業大棚“退散進集”方式進行集約化種植,改變原有粗放式經營模式。優化數字農業發展平臺,建設縣域數字農業大腦,打造“善農邦”“善農管”等數字化應用場景。截至目前,農業經濟開發區已引進項目9個、完成投資13.1億元,農業小微產業園累計投資1.08億元,建成數字農業產業基地29家。
三是配套用地全力支持。新編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安排不少于10%建設用地規模,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以經審核認定的農業農村產業項目為基數,每年安排5%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予以用地支持。落實設施農業用地政策,用于規?;Z食生產特別是重要農產品生產的設施農業用地應保盡保,對農業生產所需的農機庫房等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設施農用地管理。通過項目整合、地塊有機更新等方式,多路徑保障農業用地空間。近三年來,已保障農業設施用地51.2畝,建設用地72.4畝。
[青海]【喜迎二十大】河南縣:農牧水利和科技高質量發展
[廣東]以工補農以城帶鄉 廣東力促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南粵鄉村迸發...
青島市即墨區人武部 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姓軍專武...
【喜迎二十大 城鄉看變化】萬年市場監督管理局:強監管促發展 奮...
福建:激活八閩文化 賦能高質量發展
非凡十年丨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思想光芒照耀河北奮進征程——寫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
白銀市會寧縣:蹄疾步穩實現高質量發展 踔厲奮發譜寫鄉村振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