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16:28
以“綠”為筆?
繪就生態文明新畫卷
縱橫交錯的公路網
將千家萬戶連在一起
通向山外更廣闊的天地
青山環繞間
青瓦木屋的民居交相輝映
群眾服務廣場上翩翩起舞
曾經的偏遠山城
變了模樣…

黨的十八大以來,鶴峰縣委、縣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從“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進縣”到“全國‘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從“產城生態一體化主線”到“‘1155’發展戰略”,從“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樣板”到“當好‘兩山’實踐創新示范區建設模范生”,鶴峰人民追求“綠色崛起”的目標矢志不渝。
01健全機制,壓實責任,呵護青綠高顏值
好生態源于綠水青山。位于武陵山區的鶴峰。森林覆蓋率增加到80.11%,林木綠化率增加到88.66%,分別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高達 100%,擁有 5A 級品質的旅游資源5處、4A 級品質的13處,是世界唯一的葛仙米產區,先后斬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國茶葉全域有機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試點縣”等多塊“國字號”招牌。
“為加快全縣‘彩色森林’建設,近幾年我們持續推進溇水流域生態廊道建設,努力讓鶴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縣林業局國土綠化股股長楊年文說道。

近年來,為了保護鶴峰的生態資源,鶴峰縣全面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調、源頭治理的長效機制,設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總林長,縣委副書記、縣委常委和副縣長任副林長的縣、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設立縣、鄉、村三級林長315人,全面落實“禁伐、限伐”政策。此外,該縣還利用高科技與人力相結合的方式,啟動無人機進行巡林,大大提升了森林巡查效率和監測效果。
“人工巡查存在死角多、覆蓋面小、效率低的問題,用無人機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一片林子半天就能夠全部巡完,使林區保護和管理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鶴峰縣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張國兵介紹道,該縣很多地方都山大人稀,無人機巡林,是促進森林防護從傳統的“人防”向現代化的“技防、智防”的轉變,利用 “空中+地面”相結合的聯合巡查手段,提升巡林效率,以科技助力保障森林資源安全。

02“美麗資源”變成“美麗經濟”
“我們之所以選在鶴峰縣走馬鎮建造加工廠,就是因為這里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山好、水也好,還是有名的‘萬里茶道茶源地’,這里產的茶葉綠色、生態、有機、富硒,很受外商青睞。”凱榮公司負責人周平說道。
峰巒疊翠、氣候溫潤、土壤含硒、茶林共生,位于“北緯30°黃金產茶帶”的鶴峰,資源得天獨厚。對于大自然饋贈的綠水青山,鶴峰縣始終堅持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道路。
“我們一直以來都堅持種有機茶葉,不施化肥、不用化學農藥、不打除草劑。政府每年都會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培訓,幾個大型茶企建起來了,我們種茶也越來越有信心。”茶農劉柏芝介紹道。

立足自身資源,做好“茶文章”。2017年,鶴峰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作出了“爭創中國有機茶第一縣,打造百億茶產業”的決定,全面吹響茶葉“全域有機”發展的號角,縣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茶產業向著有機目標闊步邁進。
一葉興,百業興。鶴峰先后獲得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稱號,“全國茶葉全域有機示范縣”“全國森林康養試點縣”,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建示范縣。茶葉“全域有機”全面推進,茶園面積增至39.5萬畝,有機茶基地認證(含轉換)面積10.9萬畝,農民人均8.2畝,培育國家級茶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茶業龍頭企業7家,茶葉市場主體達1100余家。
“一葉”變“大業”,“一葉”促“百業”,鶴峰茶產業的成功僅僅是鶴峰縣近年來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這顆鄂西北璀璨的生態明珠,在實踐創新中走出了“兩山”轉化的鶴峰之路。

03村美民富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過去出門在外,不好意思說我是哪里人,怕被人笑話我們窮。現在,村莊美了、村民富了,腰桿子也挺得直了。”鶴峰縣中營鎮大路坪村村書記彭金蘭說起這些年來的變化,喜笑顏開。
大路坪村以前是貧困村,近年來,中營鎮先后投資3000余萬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河道水質和農村生態環境,引導村民將老舊木屋進行改造,盤活了村內閑置房、老舊房屋等“沉睡資產”,讓“民宿經濟”助推鄉村振興。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也帶來了更多游客。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鶴峰縣累計接待游客36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0%、115%。
“每年到了夏天的旅游旺季,我們的房間往往供不應求,每天都是滿客,還有很多是回頭客,客人來了就陪他們喝酒、聊天、在村里和周邊游山玩水。”大路坪村幽蘭伴山民宿主人張鑫介紹。
在鶴峰,鶴峰縣旅游資源豐富,享有“抬頭張家界、低頭九寨溝”的美譽,有特品級旅游資源5處,優良級旅游資源13處,普通級旅游資源20處,原水原岸、幽蘭伴山為代表的民宿產業迅速興起,屏山景區常年游客爆滿,鶴峰成為各地游客競相打卡的“詩和遠方”;旅游業的發展帶動本地農家樂快速發展。僅中營鎮農家樂日均接待能力就可達5000人次,直接帶動就業400余人,間接帶動就業超過1000人。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一份份成績的背后,是鶴峰縣“兩山”理念的結果,未來,鶴峰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生態立縣、生態強縣”戰略,不斷擦亮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躍上新水平。?
來源:融媒體記者向麗莉?通訊員陶安慶 謝承珂??
攝影:楊順丕
【非凡十年 出彩中牟】之六:蝶變的生態
泰州市秸稈機械化還田暨生態型犁耕深翻觀摩培訓會在靖江召開
法治湖南基層行|積極探索多元解紛 共繪民族團結新畫卷——專訪龍...
“種樹賣空氣”幫助中國西南山區“美麗生態”變“美麗經濟”
寧津縣:繪制“活力新城 幸福寧津”新畫卷
心潮澎湃 震撼人心 備受鼓舞 奮發圖強 湖北蘄春縣生態環境分局...
白沙獲頒授牌“中國早春茶之鄉”“中國生態茶葉之鄉”
十年砥礪奮進 繪寫壯美畫卷——寫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