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農業農村局 2022-10-21 15:37
蘇州,是全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典型,“三農”工作始終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2020年3月,蘇州在全國率先出臺“探索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三年行動計劃”,構建了一套指標體系,即與中國農科院聯合發布全國首個“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打造了一批示范樣板,完善了一套工作機制,抓實了一批重大項目,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顯著成效。
這是蘇州“三農”發展的又一個率先探索。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堅持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市域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關系城鄉關系,加快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蘇州樣板,一幅幅“強富美高”的新圖景在蘇州農村大地不斷鋪展。
農業“強”的內涵進一步體現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現代化。蘇州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三高一美”建設為抓手,以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綠色優質、集約高效現代農業;立足優質水稻、特色水產、高效園藝、規模畜禽等主導產業,以共享農莊等為載體,以三產融合為路徑,建基地、創品牌、促融合,拓展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和競爭力。目前全市有69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額超500億元。
在蘇州,智慧農業等全國農村改革試點深入推進,中國農科院華東農業科技中心加快建設,2家農業企業在主板上市,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企業數和產品數均位居全省第一。
蘇州強化品質培優品牌強農,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做優做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制定洞庭山碧螺春、蘇州大米等品牌發展方案,累計培育農產品地理標志17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3個。
蘇州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農旅融合新型實體,建設共享農莊(鄉村民宿),以特色農業和鄉村民宿為主要特征,堅持規劃先行、以農為本、多元融合的原則,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示范引領作用的鄉村休閑游綜合體?,F有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9個,省級鄉村旅游區52個,具有蘇州特色的共享農莊(鄉村民宿)77家,鄉村精品民宿80家。
蘇州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和壯大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為目標,重點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開展農業科技研究成果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級農業科技型企業84家。同時,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通過市級農業科技發展計劃,鼓勵引導農業科技園區組織園內企業開展農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推進農村城鎮化等方面發揮先行示范作用,促進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提升。目前,蘇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2%。
農民“富”的目標進一步實現
近年來,蘇州持續提升農民收入水平,促進共同富裕。
一方面,蘇州維護城鄉共同富?;A。通過推動更高質量就業,加強創業創新支持力度,推動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2021年末,蘇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191元,增速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888元,增速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87元,增速10.4%,城鄉收入比1.853: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較小的地區之一。
另一方面,蘇州提高農民工資性和轉移性收入。蘇州以提升農民素養促進農民就業,建立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扶持農民創業2393人。蘇州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質效的實施意見》,昆山市和太倉市承擔“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試點期間的經驗做法獲得普遍認可。同時,蘇州開展新一輪機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掛鉤聯系、幫扶結對50個相對薄弱村,安排5000萬元用于支持27個富民載體項目建設和薄弱村公共服務補貼構建增收長效機制。
此外,蘇州提高農民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產權線上交易平臺,制定蘇州市農村集體資產商業化保險實施方案,2021年全市農村集體總資產3547億元(其中鎮級資產2343億元,村級資產1204億元)。吳中區承擔“農民集體收益分配權退出”改革試點,賦予了集體成員更多財產性權利。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以“兩確保、一增強”為核心保障地方政府、集體經濟組織、農民群眾三方共贏,協同資規、金融監管、銀保監、人民銀行等部門單位推動集體土地抵押融資體系建設。拓寬投入渠道,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集中支持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產業落地。
農村“美”的畫卷進一步呈現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點任務,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事關農民群眾健康、事關美麗蘇州建設。
自2011年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工作以來,蘇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建設生態美、環境美、業態美、人文美、常態美,綠色發展好、生活品質好、產村融合好、鄉風治理好、長效管護好的“五美五好”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村莊扮靚了顏值、提升了氣質,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顯著提升。
昆山市、太倉市、蘇州大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先后獲國務院激勵,實現“三連冠”;蘇州市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報告(2021)》中農村人居環境發展水平位列全國91個地級行政區綜合評分第一位。
蘇州以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統領,打通“農口”和“建設口”的聯結通道,整合現有鄉村建設項目,以自然村為單位,構建由特色精品鄉村、特色康居鄉村、特色宜居鄉村三類建設標準組成的鄉村建設體系。目前,全市累計建成3592個市級特色康居鄉村和70個特色康居示范區,基本實現集聚提升類和特色保護類村莊全覆蓋,特色康居(宜居)鄉村占比達99%。
蘇州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不僅“顏值”高,而且“里子”實,道路、飲水、文化等都實現了“高配”,2021年成功創建全國“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累計完成1283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達到63.57萬戶,全市自然村覆蓋率達到96.16%,讓農民真正過上了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
蘇州還注重保護傳統肌理格局,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創新推出駐村設計師制度,在強建設的同時,提升村莊的品質與內涵,培育具有江南水鄉原始風貌的特色村莊,涌現了黃墅、三株浜、肖家巷等一批網紅打卡村。
鄉村建設改善了農村產業發展條件,提振了社會投資信心,直接促進了精品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農業的發展,并吸引了一批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的項目相繼落地,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農民共同富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模樣進一步展現
作為城鄉發展一體化走在前列的城市,蘇州堅持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蘇州加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出臺《蘇州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分別對鄉鎮、街道、建制村、城市社區、自然村、居住小區六個功能單元,逐一明確服務類別、服務項目、配置標準和配置主體。
蘇州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通過設置名校分校和校際協作推進集團化辦學,放大名校示范輻射作用,切實打破城鄉學校、區域劃界形成的“壁壘”。啟動實施云上教育同城幫扶行動,出臺《蘇州云上教育同城幫扶計劃》等文件,完善頂層設計,明確發展目標、實現途徑和激勵機制。探索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推動教師交流破解政策制度方面的瓶頸。
蘇州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93%,兒童健康管理率達98%。全面開展健康鎮村建設,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累計建成省級健康鎮37個,省級健康村202個。在重點(中心)鄉鎮分片合理布局設置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鄉村全科醫生擁有量達標率達到95%。
蘇州加強鄉村文化供給工作。探索主客共享公共文化空間。將鄉村文化、旅游服務功能與新農村發展內涵有機統一,創新提出“8+X”建設模式,即“宣傳欄目+圖書館、文化館分館+標識導視+中老年文體室+婦女兒童活動室+公益性文化崗位+文體設施設備+多功能室”功能融合。持續開展市域一體的“公共文化配送”文化惠民工程,2021年全市10個板塊84個鄉鎮街道共開展1021場,直接服務群眾10萬人次,線上服務655萬人次,整體滿意度98.6%。城鄉一體“10分鐘公共文化圈”和“10分鐘體育健身圈”基本建成。
蘇州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進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推動農業轉移人口等應保盡保。穩步提升城鄉居保待遇,市區城鄉居?;A養老金提高至630元/月,實現“十一連增”。建立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21年7月1日起低保標準提高到1095元/月。
昔日脫貧攻堅做樣板 今朝鄉村振興開新局
安徽省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湖南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 持續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生態名片”展新顏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飛鳥翔集公雞淖 水清岸綠生態美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商務局:創新思路招商引資 砥礪奮進提速攻...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西辛營鄉:培強黨建“動能源泉” 力促鄉村...
[重慶]渝北打造特色旅游民宿 讓美麗鄉村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