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發布 2022-11-16 01:29
產業興,百業旺。
走進田野,“小茶葉”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譜寫脫貧致富“大文章”;來到園區,一座座新廠房拔地而起,轉型升級的新業態奏響工業發展“新樂章”;貼近山水,一步一景,生態文化旅游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

圖|產業興旺。(全媒體記者 李維君 攝)
把握“時”與“勢”,聚焦“謀”與“動”。近年來,咸豐縣順勢而為,謀定而動,堅持抓大產業、謀大項目,著力強龍頭、補鏈條、建集群,把一個個產業做實做精做強,聚合起產業發展成為挺起縣域經濟脊梁的澎湃動力。

茶園,氤氳生香;田地變成“金窩窩”。
咸豐,屬于“世界硒都”核心板塊,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適合茶葉生長。全縣各級各部門因勢利導,按照“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要求,圍繞茶產業發展,從引種試驗入手培優品種,按標準化種植建綠基地,工業化生產提升品質,區域化創建“唐崖茶”公共品牌,破解茶產業“低產低效”問題,探索出一條茶樹良種化、茶園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的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截至目前,茶葉基地面積達28.3萬畝,白茶產業從無到有,面積已經達到14.5萬畝,實現產值突破10億元,咸豐縣因此成為中國白茶產業發展示范縣、中國富硒白茶縣。
茶產業,是全縣以“三茶果藥豬”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構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來源。

圖|大沙壩茶園。(全媒體記者 李維君 攝)
全縣圍繞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培優農業產業鏈條,全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十年來,農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21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4.74億元,較2011年的20.37億元增長119.49%。
糧食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面推廣良種良法,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69萬畝,產量穩定在20萬噸以上。
特色產業體系逐步形成,探索形成“三茶果藥豬”為主導的特色產業架構,特色產業基地面積穩定在110萬畝以上,年出欄生豬50萬頭以上。

圖|彭家溝黑豬養殖廠房。(資料圖)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十條意見》《咸豐縣支持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從技改擴能、市場拓展等多方面扶持龍頭企業,全縣現有州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8家。
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破解傳統農業“大肥大藥”問題,做“減、提、治、循”四字文章,全力實現“藥更少、肥更優、土更凈、用更盡”,探索出了一條丘陵山區農業綠色發展之路,《咸豐縣:“減提治循”管源頭 綠色發展見真功》入選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依托世界文化遺產唐崖土司城遺址,聚焦縣域特色產業,整合縣內企業品牌,打造出“唐崖”區域公共品牌,現已經授權咸豐縣64家企業使用,“唐崖茶”相繼獲中央電視臺7頻道《每日農經》,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宣傳報道,唐崖系列產品亮相農交會、茶博會、武漢農博會等大型展銷活動。

圖|茶葉加工。(資料圖)

從白水壩到忠堡,從武陵石材之都到高新產業園,湖北咸豐工業園區宕開一筆,拓展園區,傳統工業蝶變升級,綠色產業煥發生機,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工業是經濟之本、財力之源,工業興則經濟興。
啟動忠堡工業園拓園建設,“一區兩園”格局形成。新建標準化廠房14.17萬平方米,入住企業12家;新建辦公、住宿、培訓、物流、電子商務等于一體的產業促進中心3萬平余方米,可容納20余家企業入駐辦公,1500余名職工和企業管理人員食宿;新建園區4.3公里道路通車使用;新建700T/d的污水處理站和2500米配套污水收集管網投入使用。供電、供水和通訊設施同步推進,園區功能逐步健全,承載能力有效提升。

圖|忠堡工業園二期廠房。(資料圖)
咸豐牢牢樹立“項目為王”意識,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的最大動能,把工業經濟作為發展的最強支撐。圍繞“一區多園”空間規劃布局,強化要素保障、基礎配套、資產盤活,做大做強白水壩——忠堡主園區,做優做特坪壩營、清坪、朝陽等鄉鎮園區,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按照“四量”思路,實行“一鏈一長一策一專班”,補鏈延鏈強鏈,加快轉型升級,不斷壯大硒食品精深加工、清潔能源、智能制造、綠色建材“四大工業集群”。

圖|白水壩工業園。(資料圖)
目前,綠色建材產業逐步壯大,入駐綠色建材企業23家(規上企業5家),建筑石材板材生產能力達到900萬平方米,石材粉體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骨料加工能力達500萬噸;裝備制造產業初具規模,入駐智能制造企業19家(規上企業3家),總投資51.8億元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碳/碳復合材料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硒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后勁勃發,入駐硒食品精深加工企業7家(規上企業3家),投資1.2億元的硒糧集團(現代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項目)全面投產;企業培育蹄疾步穩,現有工業企業65家,規模以上企業12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 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家。硒糧集團、湖北皇恩燁新材料等企業正逐步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

圖|新農佳科技有限公司。(資料圖)

綠水青山促發展,滿目新景入畫來。行走于咸豐的山水之境,觸摸文旅發展脈搏,處處呈現新氣象。
今年國慶假期,本地游、近郊游、周邊游成為大眾出游的首選。各地景區景點紛紛通過增加“沉浸式”體驗項目,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滿足群眾文旅需求,推動旅游市場持續升溫。

圖|灣田近郊游。(資料圖)
近年來,咸豐樹牢大抓旅游、抓大旅游導向,圍繞“文化旅游名城”發展定位,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引領,依托“綠”優勢,融入“土”元素,做大“涼”品牌,加快文旅、農旅融合。圍繞“春之茶、夏之涼、秋之味、冬之雪”主題,精心策劃推出“四季游咸豐”系列活動。加快推進智慧旅游,實現“一部手機游咸豐”。以坪壩營森林公園、唐崖土司城址、唐崖河黃金洞景區為核心,擦亮“世遺”名片,樹好“康養”招牌,做足“紅綠”融合文章。
全縣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242.56萬人次、19.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513.31萬人次、44.21億元。

圖|恩施州首屆“涼交會”咸豐縣主場推介活動。(資料圖)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咸豐堅持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擦亮世界文化遺產“金字招牌”,發掘紅色文化和民族民間文化,真正讓文化和生態這對“翅膀”同頻共振,帶領咸豐飛得更高,持續深化文旅融合發展,讓人們在綠水青山間感受文化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圖|南劇小戲《宗規家訓》。(資料圖)
咸豐以大項目推動大發展、以興產業謀劃新布局,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夯實穩的基礎、增添進的動能,正聚力揚帆、乘風起航。
全媒體記者:文朝順
河北:機械化采收助力中藥材產業降本增效
福建設五十億元專項貸款用于紓解紡織鞋服產業困難
"雙碳"產業的成都樣本:為我國提供碳中和解決方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生態名片”展新顏
【獻禮二十大】以更加昂揚向上的奮進姿態推進橘隆冷鏈配送中心工...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飛鳥翔集公雞淖 水清岸綠生態美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商務局:創新思路招商引資 砥礪奮進提速攻...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西辛營鄉:培強黨建“動能源泉” 力促鄉村...